|
分立业务平台 + 对赌收购品牌 + 连环业务重组避税
作为李宁体育的高管和北京动向的CEO,陈义红看出了Kappa品牌的商机,通过私人公司与北京动向之间的关联交易分享利润,给李宁体育造成了监管压力,迫使李宁将北京动向出售给他。有了独立的发展平台以后,陈义红需要巨额资金支付Kappa品牌收购款,为了吸引摩根士丹利的资金,他签订了可转债协议和对赌协议,作出了年增长率高达480%的业绩承诺。同时陈义红借助轻资产公司的特点,以连环业务重组进行避税,实现了业绩目标,并通过巧妙设计集团架构获得海外投资者认可。值得一提的是,身家从4000万元暴增到186亿元,用时还不到两年,陈义红堪称“闪电创富”高手。 本刊研究员 孙红/文
2007年10月10日,内地运动服饰生产商中国动向(3818.HK,或动向)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这是继李宁体育(2331.HK)、安踏体育(2020.HK)之后在港上市的第三家内地运动服饰企业。而市场反应程度之热烈,几乎超出了所有投资人的预料:公开发售13.75亿股获得超额认购123倍,创出了内地零售企业境外IPO新纪录,招股价稳稳落在了最初设计询价区间3.60-3.98港元的上限,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73倍,算上超额配售部分共计融资约50亿港元。中国动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方面超过了在港上市的同行业所有对手。
中国动向上市当日的收盘价较招股价继续上涨了36%,市值达到298.7亿港元,以当日市值计已经超过了前辈李宁体育,成为中国运动服饰市值冠军。而凭借中国动向的上市,掌门人陈义红身家超过了老东家李宁,成为“2008新财富500富人榜”日用消费品行业的首富。不过更有意味的是,陈义红得以“致富”的Kappa品牌是李宁体育两年前放弃的业务。李宁体育为什么要舍弃Kappa品牌这样一棵摇钱树?中国动向又何以取得超乎寻常的高市盈率,融得大笔现金的呢?要解开这些谜团,还得要从陈义红的创业经历说起。
遭遇职业发展瓶颈
提到陈义红的创业,就不得不提另一家体育用品巨头李宁体育。陈义红1980年就开始从事运动服饰行业,1991年加盟李宁体育,先后出任广东李宁鞋部经理、北京李宁副总经理、总经理及行政总裁,1997年7月,陈义红出任李宁体育用品集团公司总经理,达到其职业生涯的顶峰。1997年8月,李宁体育第一轮改制,陈义红夫妇持有 “李宁系”主体公司上海李宁2.45%的股权,这一股权比例仅次于李宁家族,成为持股最多的高管。1998年,李宁体育二次改制时,陈义红拥有公司3.53%的股份,同样仅次于持有股份超过2/3的李宁家族。
不过陈义红与李宁的“蜜月期”并没有维持多久,2001年陈义红忽然从总裁的位置下来,转任法人代表,因为北京李宁等主要子公司都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直接向李宁体育董事会负责,这对一位43岁的总裁来说,意味着变相的失业。此时的陈义红,处于流年不利的低谷,根据他后来对媒体的描述,他当时甚至有离开李宁体育的想法。而回忆这段往事,李宁在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对陈义红的不满仍然溢于言表:“包括一双鞋子什么颜色,一件衬衣什么款式,他都要插手。”“通常来讲,一个职业经理的收入是有限的,如果你心中期望着无限,你怎么可能去钻研和训练职业经理所必需的技术和素质呢?”不过陈义红也有自己的观点:“不想当老板的经理人,成不了好的职业经理人。”“作为老板,必须把职业经理人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为他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并从一开始就帮助职业经理人考虑他的职业发展问题,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帮助他们平稳地实现转型。”两人之间的分歧昭然若揭。
就在此时,Kappa品牌的出现,使形势有了新的变化。2002年2月24日,北京李宁与意大利公司BasicNet订立国际著名专业运动品牌Kappa在中国大陆及澳门的独家使用和经营权;2002年4月18日,北京动向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动向的前身,简称北京动向)正式成立,李宁体育持有80%股份,陈义红私人拥有的上海雷德之后通过受让获得另外20%股权;同年12月31日,北京动向继承了北京李宁的权利,成为Kappa品牌在中国内地及澳门的独家特许使用商。此时的陈义红有了一项新的工作任务,那就是负责管理Kappa品牌的营运。这样的安排无疑也可以看出李宁的苦心,一方面可以满足陈义红的创业欲望,开拓市场,从而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通过股权纽带与陈义红自身利益挂钩,调动其积极性。然而其后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