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债市悄然升温 一个债券指数背后的博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6日 08:57 经济观察报
欧阳晓红 段寅燕 股市震荡低迷之际,债市悄然“升温”;而被业界赋予扩容使命的无担保公司债再度成为“话题”。 3月12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下称“中国人寿”)正式启用美林BookMark持有到期债券指数(下称 “BookMark指数”)——其被视为保险业在债券投资领域的标志性创新事件。 “该指数犹如衡量投资业绩的一把尺子,不啻为一种重要的风险控制手段。”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说。而倘若具备诸如此类的风险管控技能,险资是否亦能涉足无担保公司债? 就此,监管层、保险机构各有心思。 触动敏感神经? BookMark指数的出炉并非偶然。中国人寿与美林公司经过近两年的编制和测试工作,得以推出此项旨在为中国人寿“量身订做”的债券投资基准。 “目的在于资产控制,作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极其重要,其决定了投资收益的80%-90%;再者,该指数符合保险资金的特性,利于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刘乐飞解释说,“更甚者,其显然亦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指数的推出完全是市场行为,不管怎样,有总比没有强;但结果如何、是否具备示范效应?则需经市场的检验。”中国保监会有关人士说。 不过,中国人寿BookMark指数启用的时间却颇为耐人寻味——股市低迷、震荡之际,有待“振兴”的债市却呈向好趋势,而被业界视为具扩容效应的无担保公司债或许将会成为债市的主角之一,作为债市第二大投资机构的保险资金岂能无动于衷? 反之,既然指数可有效规避债券投资风险,被称为保险资金投资“禁区”的无担保公司债券能否开闸呢? “而该指数是否会触动无担保公司债的敏感神经,还有待考量。”保监会人士认为。 将组织评估小组 尽管,指数与无担保公司债并无直接因果关系,但具一定的内在逻辑性。 保监会去年7月颁布的 《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要求,保险资金不得投资无担保的债券。 然而,“无担保公司债是大势所趋,国外公司债基本都是无担保的。”业界人士分析。 这样,保监会的禁令是否显得有些“背道而驰”呢? 一位保监会人士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月份,为着手公司债从有担保向无担保公司债过渡等准备工作,保监会就颁发了保险资金投资公司债的指引。换言之,较投资而言,政策先行一步。 “总体原则是 ‘监管及管理能力’双达标之际方是无担保公司债开闸之日。”知情人士透露。 而有意思的是,就在Book-Mark指数发布的当天,刘乐飞表示中国人寿具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应尽早开闸,并有意投资无担保公司债。 刘乐飞说,国寿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把握公司信用的风险;无论如何,公司债是保险公司未来非常重要的一类投资资产;中国公司债发展“钱”景广阔,担保与否并不重要。 “相信我们将是最大的债券投资机构;未来公司债亦将是中国人寿最重要的一类资产;希望监管机构尽早允许保险公司投资此市场。”刘乐飞说。 据此,上述人士表示,保监会之所以慎之又慎,并非过于保守,而是防范之策周全之道。在这位人士看来,保监会会有顾虑,是因为有能力有资格发公司债的公司往往又是那么几家大的上市央企公司,保险资金既买其股票又买其债券,未免风险过于集中,毕竟不少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完善。此外,还有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公司债目前只能在交易所市场进行交易,而无法在银行间市场流通交易,某种程度上,其流动性甚至弱于股票。 “最后还有保险机构缺乏投资无担保公司债的经验,当投资发生之时,难免会用一般固定投资收益的心态去投资无担保公司债,而这样做的结果容易埋下后患。”上述人士表示。 其实,“只要真正达到‘监管与管理’能力的要求,投资无担保公司债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保监会的基本态度是‘成熟一个批准一个’,分期分批开闸,不搞‘一刀切’,谁有能力谁先行。” 与此对应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保监会将实施分期监管的政策预期,即届时组织一个考核评估小组,包括无担保公司债在内,对欲申请各种资金运用渠道 (如股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保险机构进行分批分类考核,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上,惟能至上,“实力说话”,谁通过了考评谁先受益。 而就无担保公司债,公司一位人保资产管理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情况下,只要有具体的政策,便会去尝试无担保公司债,而投资的对象无外乎还是那些央企之类的大型国有企业。 “如果开闸,我们定会成为保险机构第一批无担保公司债的先行者。”一位泰康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说。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