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学院系上市公司:派系林立下渐行渐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 21:02 北京商报
“别的公司怎么做我们无法评论,作为清华系下子公司,我们从2001年接到国务院相关通知后便着手摘‘清华’帽子。去年正式更名为‘同方股份’。”同方股份证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其他系别不断“扩张”的时候,在我国股市中曾占据一席之地的“学院系”上市公司已经静悄悄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正如上述负责人所言,更名对于清华北大等校办企业是一条命令。清华同方、清华紫光这些往日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称,早已更名为同方股份和紫光股份,北大方正更名为方正股份。而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70多所部属院校正在完成校企改制。 “更名,这是校企分开的一大内容。”清华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荣泳霖曾经这样说。 校办企业在创办之初都冠以学校名称,运用学校的无形资产推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校企不分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为此,2001年1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校企改制后,除清华控股保留“清华”冠名外,其他校办企业一律取消“清华”冠名。 目前全国冠以清华名称的公司多达数百家,校企取消冠名后,那些名为清华的公司显然与清华大学没有任何干系;通过资本运作,有些公司清华可能不再控股,甚至卖掉,再挂清华的名称显然不合适,取消冠名后就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境外合作者担心行政干预对企业的影响,更名后可以减少他们的顾虑。 曾经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风光一时的高校股,近年来的没落之势早已是众人皆知。当年的《新财富》对“北大系”、“清华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奥秘做过一番剖析,至今看来仍是很有见地。在市场投资理念逐渐向价值投资靠拢的今天,单靠高校的“金字招牌”和几个炫目的概念,根本经不住基金的层层筛选,渐受冷落是很自然的。加之恶劣的市场信用环境、不完善的内控机制,诸如浙大海纳的“沉沦”不足为怪。 崔吕萍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