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973计划核心科学家推销大企业研发主导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5:25 第一财经日报

  袁飞

  脱下穿了40余年的科研服,换上笔挺的西装,年近七旬的徐端颐更像一位儒雅的商人。

  “我以前都在实验室,这是第一次出席这种场合。”日前在江苏昆山举办的两岸产业论坛上,徐端颐颇为自信地“游说”起台商,希望他们前来投资大陆的光电产业。

  徐端颐有一串闪亮的科技界身份——中国光存储技术学会主席、国家光盘研究工程中心主任,以及国家“97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超高密度超快速光信息存储”项目首席科学家。而今角色重心朝着科研成果“推销员”转变,实非这位老科学家的本意。

  高新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1960年,徐端颐从

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9年后开始从事光学微细加工及光学数字式数据存储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从那时起,徐端颐开始在校办工厂进行技术成果转化,“那时是小打小闹,但转化效果不错。”徐端颐回忆说。

  但这种“小日子”很快就被“文革”洪流冲击得七零八落。“真正要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还是需要走公司化路线,但办公司谈何容易啊,尤其是大学在这方面又不是强项。”

  2001年,徐端颐开始领衔“超高密度超快速光信息存储”项目的基础研究。这个总投资3700万元的国家基础科研项目,由科技部和清华大学共同出资,“科技部拿了3000万,清华大学出700万。”徐端颐说,“一干就是5年,我们最后拿下100多项专利,但只有5%转化成了产品。”

  项目共研发出了光盘机、系统、元件等80个关键技术,最后被专家组评估为“很满意”,而且还帮徐端颐捧回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买去的5%技术专利,都是不需要后续研究的实用性技术。”徐端颐说,“好在这些技术的附加值比较高,靠它们就赚回了3700万元的研发经费。”但对于这种技术浪费,老人甚是痛心。

  “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一个体制问题。”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采访,徐端颐直言不讳。

  他解释说,以前国家把科研经费拨给大学和科研院所,但研究出来的技术没有能力转化成产品,绝大部分被“锁在抽屉里睡大觉”。后来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把科研经费向企业倾斜。但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没有很好的科研力量,很多课题都报不出来,有些课题就是报出来也被专家评估组否定,“关键是很多国企负责人都是任期制,没有长远战略眼光,对不能立竿见影的技术没有兴趣。”

  为了破解这个困局,徐端颐远涉重洋出国寻方。今年8月,徐端颐到韩国考察发现,该国公司数量少,大公司联合起来代表国家搞研发,“像三星公司就是如此。”而美国、日本、德国的大公司也是如此,它们本身都有很强的研发力量。

  甚至台湾地区企业的做法也值得一学,徐端颐认为,台湾地区企业搞基金制,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一家基金,按投资多少定股份,研发出来的成果供整个行业使用,“台湾工业研究院就是这样的做法,效果不错。”

  而在中国大陆,像西方大公司那样有强大研发机构的企业并不多,“中石化、铁路科研院等还可以,但毕竟是垄断行业,像光电子技术行业就不行。”徐端颐举例说,目前全国光盘生产企业有300多家,“但都欠缺自主知识产权。”

  “你说怎么办?”徐端颐摇摇头说。

  成果转化艰难上路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15%,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差距甚大。“这一点,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下称“火炬中心”)的邓江山说。据其透露,目前全国上千万家企业中,90%没有能力进行技术研发,更谈不上技术转化。

  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邓江山与徐端颐持相似观点。除了体制问题外,他还指出,风险投资和企业信用体系没有完善起来,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张杰军认为,科研成果转化不畅的背后,还缺乏一种“宽容文化”:“在美国,科研成果转化失败后可以继续到大学教书,他们允许大学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分开,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成果转化。这在中国就不太容易。”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技术交易成本高也限制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尽管目前全国技术交易市值达几千亿元,“但还是不尽如人意。”张杰军说。

  目前,科技部正在推行产学研联盟,向全国推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为适应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的需要,今年还提出了资源和项目整合以创建基础成果转化平台。

  让徐端颐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国有企业也正在发生变化。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把技术创新作为国企领导人业绩考核的一级指标。“这会让国有企业对科研成果转化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张杰军说,同时,《中国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60条配套政策和90条实施细则,更是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顺畅的重大利好。

  而作为全国53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机构的火炬中心,也拿出了自己的措施。邓江山介绍,火炬中心准备在国外建立6个科技园,目前新加坡、美国马里兰的园区已经正式运转,“希望通过国外市场、资金来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在经费拨付方面,比如国家“863计划”项目,火炬中心的经费拨付已经由以前的人头费转化为项目费,“这一点有所改进。”

  据悉,火炬中心下设创新基金,去年基金规模达12亿元,今年达到15亿元,主要用于扶植中小高新企业。去年全年,火炬中心所管理的开发区共投入科研经费1338.9亿元,“而且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

  正忙于自己的“推销”工作的徐端颐,也趁出差的机会帮各地方政府了解国家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措施。近日的昆山之行,徐端颐就借机给昆山市政府大讲国家支持光电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要让地方政府指引企业,政府要发挥作用。”徐端颐说。插图/苏益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