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白伯骅:传神妙手画春秋(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01:13 北京商报

  1972年师从著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直至1986年蒋先生仙逝,深得先生真传。作品“画精刻微”,写实传神。

  1990年秋赴日本名古屋首次举办个人画展。

  1993年冬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个人画集。

  1995年春应美国苏富比拍卖行邀请赴中国香港、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地进行艺术考察。

  1998年由北京荣宝斋主办,北京文雅堂协办举行“白伯骅新作展”。

  1998年8月荣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所颁发的20世纪成就奖。

  1999年3月再次赴日本名古屋举办个人画展。

  2001年10月在韩国举办的韩国、中国、日本国际美术交流展中荣获大奖。

  评论·白伯骅

  白伯骅的绘画我见之不广,但以清丽婉约之评足以概括其画风。切莫小视“清丽婉妁”之评,古人传统仕女多有脂粉之气,浓妆艳抹,往往流于呆滞俗艳。我看伯骅近年又涉足描绘当代女性,其楚楚动人之感更高于他的古装人物,更形成优雅的风韵,令人心旌神摇。

  墨色、线条、造型固然重要,但我以为伯骅画外之功更为重要。前些时与评论家何辉造访,见他大写书法而不辍,足见其胸中所养,必然造福于他的绘画。记得当年有一未入流之画家希冀周作人为之评价,周氏只是淡淡一句:“还是多读些书罢!”伯骅年已耳顺,愈加淡泊,行脚读书,心境纯真。他在《白伯骅画集》自序中云:“我喜欢以纯真清静的心去画清新俊逸的画,稍有造作,即失真意。”确实难得矣。《画坛巨擘》一书中收他所写之《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现实之我见》,其中云:“关于风格刻意追求不如随其自然。”画家如此实极难得。人物画易流于程式与媚俗,而伯骅画境却俊逸天然,如诗之上品境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应是人物画的最高境界。之所以难而伯骅易如反掌,是其襟抱与胸中所养玉成于汝,也是他高于流俗人物画家之处。所以他的人物画永远使观者心动情逸。据云其所作花鸟山水也别有新境,看来伯骅亦不满足于此。可以预见,以伯骅之追求,他的人物画当会更惊于世,也许如古人所追求的“神品”、“妙品”的境界更上层楼。

  其实,我极欣赏他的现代女性的人物画,我个人认为这也许是对中国水墨人物的一个突破,他的放眼落墨略许夸张人物丰满的线条,使得人物的健康气质令人为之耳目一新。这也许需要专家们去研究,但他的现代女性人物画确实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收藏,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当然,细腻传真、精致严谨、刻画传真,是伯骅继承兆和大师画风,又发扬和创新乃师画风所致。

  记得明人陈继儒曾云:“未读尽天下书,不敢轻议古人,而读尽天下书,益知古人更不可轻议。”评人论画亦当如是。古往今来绘人物者多矣。历代如马远、梁楷、马麟、沈周、吴伟、唐寅、仇英、徐渭、陈洪绶、高其佩、金农、黄慎、任伯年、吴昌硕直至张大千、齐白石、蒋兆和、范曾等等,积累下了硕果累累的表现技巧,诸如用笔的“游丝描”、“兰叶描”,画法体系的“疏体”、“密体”,以及“泼墨法”的运用等等。特别是任伯年在构思、布局构图、笔墨、设色诸方面更是超越前贤。而伯骅的人物画继承传统,更加“体格精微,笔无妄下”,这是他对中国水墨人物画体系的一大发展,而且更加推陈出新运用自如,更加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西画技巧是古代大师们所不具备的,审美情趣的转移与时代的变迁,笔墨技法的推陈出新,使得伯骅应运而生,使得他的人物画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收藏者。

  大师不可妄称,但伯骅足以名副其实。

  作者:朱小平(作家、诗人,多年主持文化副刊,著有《听雨楼随笔》、《文化名人大写意》等)

[上一页] [1] [2] [3] [4]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