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正文
 

全球商品泡沫将破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

  油价涨破每桶70美元,黄金上攻700美元/盎司,伦敦铜价超越8000美元/吨。2006年的商品市场见证了一轮高昂的牛市。警报总是和机会一起来临。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像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这一轮商品泡沫的终结只是时间问题。此外还有全球贸易的失衡,美元的漫长下跌并未能克服这一顽症,艰难的政策调整不过才刚刚开始。本
期财经研究编译罗奇的最新研究报告,以期为读者冷静思考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一个参照系。

  以全球经济增长为衡量基础,当前商品价格的上涨势头已经远远超越了现代金融史上的任何一次。泡沫持续的时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长——投机性泡沫通常如此,但历史告诉我们它将如何终结

  史蒂芬·罗奇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在过去的6年中,资产泡沫主导了全球金融市场。首先是
股票
,然后是债券、不动产和其他衍生资产。像钟摆一样,为了追求高额回报,投资者不断地将手中的流动性从一种资产转换到另一种资产。依我之见,全球经济当前处在通往另一个泡沫的路途当中——这回是商品。这次泡沫同样将会破灭,问题仅仅在于何时。

  1商品市场重演.com泡沫

  这不完全关乎数字门槛——黄金超越700美元/盎司,油价涨破每桶70美元,以及一系列其他基本金属的创纪录价格。我也不打算将分析问题的基点停留在过去几个月主要商品价格的戏剧性上涨,那是技术分析家和交易员的事。不过,仅此一点也足以说明,当前许多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轨迹与 1999 年末2000 年初的.com 狂潮十分相似。它反映了任何投机泡沫的一个重要方面——价格的涨幅远远超出了资产的实际情况。借用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尔的一句话,泡沫是放大机制的产物——不仅在实际层面,同时也在心理层面——它导致了一种不可持续的局面“……价格上涨本身直接导致了更大幅度的上涨”(参见希尔的著作《非理性繁荣》,2005年第2版)。这就是今天商品市场的情况。

  2商品价格与GDP脱节

  在这里,我将纯粹基于全球宏观经济面的立场——强调国际商品价格和世界GDP增长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通过比较过去35年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商品价格的数据,这一点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在这个阶段全球经济活动共出现了5个增长期——当前的经济复苏(2002年至2006年)以及之前的4次增长——两次在20世纪70年代,一次在20世纪80年代,一次在20世纪90年代。当前这次经济回暖,世界GDP增长按年率计算平均为4.2%——稍弱于之前4次全球经济复苏4.4%的年均增长率。换句话说,当前的世界经济增长环境与以前相比并无特别。

  而当前商品价格的飙升与以前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商业杂志(JOC)工业原材料价格成份指数的增长趋势。JOC指数有4个主要组成部分——纺织品(麻、棉和人造纤维)、金属(钢、铜、铝、镍、锌、铅和锡)、石化产品(原油、苯和乙烯)以及一个混合类别(皮革、合板、橡胶、红木地板和动物脂),但不包括农产品和贵金属。

  在过去的4年中,JOC工业指数增长了53%——比之前4次全球复苏中的任何一次都要来得迅猛。而且,如果用实际指标衡量——在JOC指数中剔除同期美国核心通胀率的累计增长——当前商品价格的飙升势头体现得尤为明显。实际JOC在过去的4年中增长了42%——几乎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两次商品牛市23%涨幅的两倍,而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增长期大体稳定的价格趋势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在我看来,后面一个指标更能说明问题,它是商品泡沫在宏观面上的直接印证。上世纪70年代的商品价格飙升是在严重通胀的情况下产生的,那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当时普遍通胀预期下成本和价格结构的产物。而今天低通胀环境下商品价格的狂涨则是另一回事——而且涨幅实际上超过了不久前经典的商品牛市。在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出现轻微好转的情况下,一个低通胀的世界经历了现代历史上最迅猛的商品价格上涨,如果这不算泡沫,我不知道什么才算得上。

  3关于全球化的故事

  当然,对于坚持认为这不是一次商品泡沫的人来说,也可以列出许多相反的理由。希尔指出,每一次泡沫都有一个编造得很完美的似是而非的故事——“新纪元”这个概念通常被热情洋溢地用来为疯涨的资产价格提供支撑。从郁金香到.com,以及其间无数的泡沫,支持者都确信他们有一个可以相信并且能够维持的故事。当前的商品泡沫也是一样,全球化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而中国是这个故事的一张牌。

  新纪元论调的基本前提是,全球化使被压抑的商品密集型的全球经济增长释放出来,从而对在供给上受约束的世界造成冲击。换言之,并不是经济增长导致的需求上升推动了商品的牛市,根据上面提到的证据,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以往的经济恢复还要稍慢一些。这种论调更多是强调单位世界GDP增长的大宗商品消耗量增加。中国——世界上发展最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这种趋势的一个强有力的说明。2005年中国GDP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却消耗了世界9%的原油、20%的铝、30%~35%的钢、铁矿石和煤以及45%的水泥。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资源密集型经济活动的增长,有理由相信商品价格的迅猛增长势头将得以维持。

  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事实上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自己也一直提及这点。然而,像许多关于新纪元的其他故事一样,这个故事也有它的局限性。问题的要害在于,中国不会持续高消耗的GDP增长模式。实际上,在不久前发布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国领导人明确宣布,要在接下来的5年中,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中国关注的完全不仅仅是石油,潜在的工业原材料瓶颈,以及由此引发的投入品价格的急剧上涨,都被视作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大威胁。对于中国来说——或者对于发展中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提高经济发展的大宗商品利用效率都没有那么困难。毕竟,中国目前单位GDP的石油消耗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减少工业制造品的能源和大宗商品消耗一直是技术革新的核心诉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在节能技术方面落后了。但中国不需要发展新的技术来提高大宗商品利用效率——他们只需要拷贝世界上其他地方已有的技术就可以了。鉴于对高投入品价格的防范和技术拷贝的可行性,未来中国对工业原材料的需求很有可能会减少。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中国下一个五年的宏观经济战略要实现重大转变——从出口和投资驱动的高消耗的增长模式转向消费导向的节约型增长模式。关于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超循环理论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定上,它认为中国将维持过去27年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在世界商品消费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上世纪9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模范理论假定美国经济踏上了一条不断加速增长的轨道,但后来这被证明是不成立的。像纳斯达克股市一样,商品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也将会出其不意地崩溃。

  4泡沫必将终结

  我的结论是基于宏观视角的,不是针对导致商品价格不时波动的突发性事件,也不涉及有着自身特殊运行规律的黄金和其他贵金属。事实上,我关注的焦点是工业原材料,及其与全球实体经济活动的关系。以全球经济增长为衡量基础,当前商品价格的上涨势头已经远远超越了现代金融史上的任何一次。价格的疯涨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迅速蔓延到了越来越多的资产类别。经典的过度投机心态再度上演,从中国概念到“石油枯竭”,关于新纪元的似是而非的故事到处浮现。价格上涨本身成为推动进一步上涨的动力。是的,泡沫持续的时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长——投机性泡沫通常如此,但历史告诉我们它将如何终结。在2006年的这次商品泡沫中狂欢,你要当心。

  (本报记者谷峰编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