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正文
 

私募基金操盘手称股市宣泄一月 是冷静的时候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8:56 扬子晚报

  上个月,某私募基金总管丁毅民(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现在是五年极度煎熬后的亢奋期。"我当时坚定地看好后市,认为大盘非常安全,浪形很清晰,行情将有相当的持续能量。我也确实直觉此后还会有一个持续的放量上扬过程。"

  时隔一月,丁毅民再次坐在记者面前:"但我没有想到'五一'过后,大盘居然是以这种连续直线拉升的手法完成能量宣泄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对四年多来的压抑的一种最直
截了当的报复。"

  跟大盘一起踩油门

  此前,该基金的仓位控制在60%左右,在央行宣布4月28日加息时,出于安全考虑以及对节日不确定因素的回避,4月28日还减轻了一些仓位。

  "但5月8日开盘不久我就发现形势不对了,自己的判断有误,因为到处都是汹涌的主动性买盘,我们自己设定的指标股全线上扬,那种盘感仿佛不是出现在大盘上涨途中,而就像是刚刚从底部直探出来的'定海神针'。"

  他决定马上下单,对几只人气旺盛、增量资金介入明显的目标股进行增仓和建仓。5月8日一天,总仓位就增加到85%以上。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顺势而为。大盘已经很明确告诉你:又一个起涨点来了。你明显可以感觉到节后大盘的上升斜率骤然陡峭起来了,大盘就像一只庄股一样强劲。那这时候你就要承认自己犯了保守的错误,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跟大盘一起踩油门而不是刹车。事实上仅仅是这一个多星期,我们的综合收益率就达到12%,加上前阶段的23%左右,已经基本上完成年度目标了。"

  虽然丁毅民在节后采取了激进式的操作手法增仓,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基本操盘原则,"我们挂单都很有讲究:增仓一些已经持有的股票时,我们首先会在不同的几个价位挂出卖单,来试探买盘的活跃程度,观察是否存在庄家边拉边出的情况。同时也会挂出不同档位的买盘来感觉盘口抛压情况。但5月8日我们的一些股票基本上很少有主动性抛盘,所以我就比较放心了。"

  战略退守

  由于参与资金量非常大,尽管丁毅民明确看好后市,他还是采用了滚动式操作的手法,"仓位最重的一只股票我们投了2000多万元,一般上涨了3%~5%左右我们就开始逐步分批派发。"

  5月15日大盘200多只股票涨停,"这说明大家已经陷入癫狂状态了。而且周边股市已经跌了好几天了,商品市场的下跌肯定会对A股公司有影响。所以我在下午一点多钟开始下令减仓。那些量能跟不上的股票和分时指标明显顶背离的股票我们都开始派发,一些仍处于低位的股票我们仍然按兵不动。现在的仓位又回到了60%以内。"

  丁毅民强调,在目前市场高位巨量换手的情况下,已经酝酿了不小的风险因素,"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战略性退守了。所谓战略性退守首先就是不追高,像我们这样一只股票买100万股,大盘真大跌了根本逃不掉的。这两天大盘一下跌,一些股票就连续几个跌停板,说明市场的本质还是脆弱的。"

  "其次,战略性退守是买入一些尚处于低位的潜力股。这几天大盘下跌的时候,我们换仓了一些低位潜力股,比如G外高桥(600648.SH)。我认为它有一些朦胧利好,价位又很低,这几天也开始渐渐走强,但仍受制于120天线,所以仓位不重。"

  丁毅民认为,大盘上升趋势仍将持续。"按照目前的放量情况,大盘冲破前期1783的高点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问题是你持有的股票是否还会一直义无反顾地上冲呢?像我们这样规模比较大的资金,现在已经到了选择退守的时候了。应该冷静一点,不要再把创新高、放天量作为自己杀入市场的理由。'狼来了'叫过两次,可能反而会更坚定人们入市的信心。但当第三次狼真的来了的时候,你可能就站在高高的山顶上逃不掉了。"

  他认为新股的发行将对大盘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很明显要发行新股了,肯定有许多资金会从老股中退出来。目前据我所知不少基金已经开始拉高出货,腾出资金来准备参与新股炒作。市场的本性是喜新厌旧的,新股一上市,目前的市场价值中枢肯定要发生变化,一些市盈率炒得已经很高的股票将面临持续下跌的风险。"

  丁毅民甚至已经开始着手了结一些账户。"有几位客户的年度收益目标已经完成,我们就决定跟他们了结了,这样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轻一些。此外现在不断有新的账户要求参与我们的基金,总共加在一起恐怕已经有1亿以上了。但我觉得目前的市场并不是开新仓的最佳时机。我期待市场上升后进行一次真正的调整然后再运作一些新账户,哪怕是先到1780点也无所谓。另外我们也已经开始研究即将上市的新股中是否蕴涵投资机会,毕竟新股的炒作比老股要省力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没那么多。"(记者 蔡臻欣)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