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斯蒂格里茨:弄懂了中国经济就可能得诺贝尔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09:38 武汉晚报

  -他是“信息经济”理论的鼻祖,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个奇迹,中国学者如能解释这个奇迹,就能获得诺贝尔奖

  -作为湖北省教育厅“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邀请的第一人,昨日下午,63岁的他应邀来武汉大学讲学

  [人物背景]

  约瑟夫·斯蒂格里茨,美国经济学家,先后在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他在克林顿时期任美国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科学家和高级副总裁。在经济学领域,他开拓了“信息经济”的新支,以卓尔不群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学生与银行界人士武大“追星”

  昨日下午,作为省教育厅“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邀请的第一人,63岁的约瑟夫·斯蒂格里茨教授应邀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作学术报告。

  讲座消息在网上的提前“泄露”,引发了一场校园“追星”狂潮。来自省内各高校经济专业的学生及部分银行界人士,昨日中午就聚集在拥有50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门外。为争得一尺立足之地,近千名大学生如潮水般涌向报告厅,汹涌的人流把报告厅大门当场冲垮。

  保安不得不3次清场,才为约瑟夫教授从高密度的人群中开辟出一条小道进场。经过长途飞行、昨日凌晨1时才到武汉的约瑟夫教授,面对热情的听众,始终笑容满面,站着完成了2小时的讲座。

  “信息经济”理论鼻祖超速度解读中国“十一五”

  昨日,中国的“十一五”计划刚通过数小时后,约瑟夫教授就在讲座中对其进行解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称其为“超时空的速度”。

  这一速度是建立在约瑟夫教授对中国的长期关注和了解上的。

  从1981年第一次到中国来,约瑟夫先生在20多年中,多次来到中国。他是西方学者对中国最了解的人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良好愿望的人之一。

  昨日,在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为题的讲座中,他谈到了中国经济在20多年中的巨大变化。他认为,中国经济最成功的方面是制造业,这个成功甚至改变了世界竞争的格局。

  约瑟夫教授说,市场经济就意味着竞争。尽管如此,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人,在真正遇到竞争时,可能都不乐意面对。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强势崛起,让一些国家失去了在这方面竞争的优势。因此,他“劝慰”说,中国也要理解那些在竞争上失去优势的国家的心态。同时,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中国要更了解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中国经济应该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制造业的崛起,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出口依赖型经济。约瑟夫教授进而为中国经济支招:出口必然会面临世界保护主义,因此要尽量发展第三产业,同时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安全体系,如保险市场等,以减少居民用于风险的储蓄。

  尽管约瑟夫教授对中国的改革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他仍肯定了中国政府在对市场引导方面所起的作用,比如他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抑制房地产泡沫的直接控制手段,“并不比市场调节差”。他还对“十一五”计划中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表示赞赏。

  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一夜成名

  诺贝尔经济学奖在1968年初次设定时,就确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即“用十年时间研究一项成果后,用二十年时间证明它是正确的,然后才有得奖资格”。因此,一般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通常年逾花甲。

  与那些年逾花甲的获奖者相比,约瑟夫教授可谓幸运得多:2001年得奖时,他年仅58岁。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原则所说,获奖者的理论都是在被认可以后,才能得到这一殊荣。如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上世纪60年代曾因“主权与货币没有必然联系,而货币将走向统一”的论断而饱受讥讽。直到40年后,欧元的诞生才令其加冠为“欧元之父”。

  在得诺贝尔奖之前的1997年,约瑟夫教授的理论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那年,他的《经济学》教科书被译成中文,在中国的大学中广泛使用,现在他的教材已成为中国大学中所使用的3部著名教材之一。此外,他的《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两部专著在中国出版后,也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

  从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他获诺贝尔奖,这个过程并不漫长。正因如此,中文网上有评价说,他那个奖得来有些轻松。

  对此,昨日当本报记者转告网友的观点时,约瑟夫先生笑着说:“我也不是一夜成名。”他说,他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就提出了,也经历了20多年的检验才得奖。

  不过,他似乎并不很看重这个让大多数学者仰慕的奖项。他说:“得诺贝尔奖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行了。”

  谁弄懂了中国经济谁就有可能得诺贝尔奖

  约瑟夫教授说,他知道中国有很多他的同行。他认为,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经济学者的任务,就是要研究本国经济为何能取得成功。

  约瑟夫说,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这在一个小国可能不算什么成就。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就算是非常了不起的奇迹。国外学者不知道这个奇迹发生的原因,最有资格来揭示这个秘密的应该是中国的经济学者。如果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成就,还可供其他国家借鉴。

  他甚至预言,如果中国学者弄懂了奇迹发生的原因,就可能会得诺贝尔奖。

  文/记者 吕所知 陆阳  通讯员 蒋明 楚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4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