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 > 2006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 > 正文
 

张新民:国际化进程仅仅是模仿很难找到出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6:57 新浪财经

  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经济观察报、五洲在线共同主办的2006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于3月28日至29日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论坛。以下是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新民的采访:

  主持人:我们这次谈的还是商学院的国际化,今年特别突出一个主题是谈中国商学院的国际认证,对于这块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现在是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在商学院认证
道路上有什么样的进展情况?

  张新民:我们在国际商学院的国际化方面,我们最近几年做了相当大的努力,而且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首先表现在我们师资队伍的结构方面,我们现在逐渐的有国外商学院毕业的或者国外大学毕业的博士增多。我们新引进的博士里面,国外回来的在增加。另外我们自己的即使是境内毕业的教师也有很强的国际视野,另外在国际上的研究方面也有很好的能力。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更大的一个方面,在

留学生教育方面,我们做了相当多的努力。我们在本科生和普通研究生,大概有15%左右留学生的基础之上,今年已经开始了全英文留学生的项目。现在大概来源的国家有四、五个国家。最近我得到的消息,下半年留学生报名情况也是非常好的。在学生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也就是说通过这样一种国际化的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努力,使得我们将来在师资和培养质量方面,应该能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

  第三个方面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最近几年跟国际上比较领先的学院有很好的合作,一个是跟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我们有一个EMBA的合作项目,最近几年进展相当好,在国内也有很好的影响力。我们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商学院,也有很好的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的交往平台对我们的这种教学、科研的实力提高,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再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认证方面,因为我们在观察和考虑,我们一直在争论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国际认证方面,我们要不要搞。到现在为止我们是在研究不同的认证模式,与我们商学院特点之间的关系,可能下一步要考虑加入到某个认证体系里面去。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问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内商学院好多院长都提到,中国的商学院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槛”,但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张院长对这样的话题怎么理解?

  张新民:我觉得这个话讲的特别恰当,我们商学院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现在确实到了一个“槛”。就是我们的模仿已经告一个段落了,这是我的理解,也就是说模仿之后是创新。我讲过这样一句话,就是靠模仿永远得不到同行和对手的尊敬。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我们中国商学院走过的路主要还是模仿的路,下一步我们的瓶颈在哪里?是创新之路。所以我们觉得不仅仅是我们的国际化方面,即使我们在国内发展来讲,比如说跨文化的问题,今天我们讲了很多是跨国家间的问题,跨州际间的文化,实际上我们在国内跨区域之间的研究很少。今天韩国高丽大学商学院院长讲的很好,我们对中国的案例,对本土的案例,对本土的管理挖掘研究非常不够,所以我们说下一步就是创新。我们觉得在创新方面,将来各个商学院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里面,如果仅仅是模仿也很难找到出路,必须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加大自身的创新能力。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因为我们中国媒体或者公众都对MBA学生的就业能力或者职业能力产生一定的怀疑,现在对于MBA、EMBA实践能力是怎么建设的?近年来有没有什么好的进展?

  张新民:实践性确实是商学院学生最重要的标志,应该是这样说。商学院的学生实践能力实际上用人单位或者说雇员是最看重的。从我们国内的EMBA来看,主要不存在就业问题,MBA尤其是全日制的MBA,确实存在就业问题。而这个就业问题很大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的实践性,就是你的学生好不好用。到现在为止,国内的全日制的MBA就业确实遇到了困难,这不是一家的困难,而是各个商学院普遍面临的一种困难。这个困难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首先就是生源的素质问题,以我们现在的普遍考试模式,我们很难把有培养潜力的这种MBA遴选出来。我听说北大、清华已经做的很好了,在面试的时候和用人单位在一起共同面试。但是这样的一个条件必须是高淘汰率,必须是50%甚至更高的高淘汰率。很显然在全国目前的情况下,普遍这种情况,必须把分数弄的非常低,这是不可能的。以1:1.2或者以1比1点几左右的模式来选学生的话一定有问题。所以这是考试和入学之间的矛盾。

  第二个问题就是商学院教育,实践性教育的能力问题。相当多的商学院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力不从心的,他是想培养,也许喊了口号,但实际上是力不从心的。为什么?因为老师没有这个能力,甚至于有些老师根本不知道给MBA学生教学和普通学生教学方法上有什么差异,这个绝不是危言耸听。

  第三个问题就是学生的自我定位。在MBA教育过程里面,很多学生自认为MBA就是一个高薪的后备军,毕业以后就要找到高薪,实际情况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去年就提出来,MBA总我们中国大陆来讲,大多数MBA定位应该是中低管理者或者中低企业的管理岗位的从业人员,如果这样定位的话,可能对我们的就业又是另外一种天地了。因为总盯着管理岗位肯定是不好办的,所以有系统性很强的东西。但是我认为是两大问题,一个是培养过程,一个是生源质量必须要解决,如果这个不解决的话,喊多少口号也是没有用的。

  主持人:谢谢张院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