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八成人认为需改变中国制造国际形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09:42 法制日报

  马一居 荀澄敏 / 文

  调查缘起

  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 Alvito 公司,向欧盟申请了“ NotMadeinChina ”的商标,欧盟日前已经接受了该商标的申请并在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官方网站上看出。这家公司同样
也在美国提出了商标申请,虽然在美国已经被拒绝,但还是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如何应对?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众说纷纭。为此媒体联手上海新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通过其调查平台 www.searchina.net.cn 进行了专项调查。

  共有 5646 人参与调查,其中男性有 3616 人,女性 2030 人;年龄在 20 岁~ 29 岁占到 59% ,而 30 岁~ 39 岁占到 30.2% 。受访者中本科学历者占到了 47% ,大专学历者为 34.5% 。

  当海外对“中国制造”的敌意化成商品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调查显示,八成人认为需要进行必要活动来改变“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这包括提高质量、健全制度、进行深刻反思等一系列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完善。

  “中国制造”

  五成多的人因此自豪

  对 5646 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见到“中国制造”这个标志,有 55.9 %的受访者的第一感觉还是非常自豪的,当然也有 18.5 %的人的第一印象是质优价廉。不过调查显示,还有 13.6 %的人的第一感觉是该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更有 5.7 %的人将其等同为价格低廉的产品。

  谁最需要反思?

  62 %的人认为是企业

  调查显示,“非中国制造”事件在受访者看来绝非“空穴来风”,由于低廉的劳动力,不少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其庞大的全球生产体系中的最后组装地。因此“中国制造”也一直与诽谤同行,乃至遭受友邦敌意。敌意造成越来越多的曲解,甚至有人开始将其演变成一种商品,于是“非中国制造”就出现了。有 84.9 %的受访者表示对此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反思。

  的确,反思是必须的。其一:“非中国制造”的直接语意就是中国制造不好。它会让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产生误导。 2004 年西班牙烧鞋案就属于此类案件。误导、打压已经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 , 我们把它叫做“社会壁垒”。这种壁垒无疑会让我国企业在国外遭受损失。其二:低价格是市场上万能的武器吗?这需要我国企业再次考量了。这一事件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又一次敲响了警钟。过分依赖出口 , 过分强调劳动力低成本优势 , 不重视自主创新的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

  “中国制造”国际形象

  81.3 %人觉得需改变

  “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印象多数和廉价分不开。调查显示,当务之急是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国际上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持反对意见的比例仅为 11.3 %。

  通过什么手段来改变“中国制造”的印象呢?如从企业角度来说,需要提高产品的

竞争力。而政府则要让监管部门真正负责起来 , 保护
知识产权
、维护市场秩序。此外就是要提高造假成本。只有真正打击了造假,才能鼓励创新,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我国外贸总额虽居世界前三位,但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只占外贸总额的 2% 。因此有 89.7 %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具有自主创新的产品出口,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中国制造”质量和内涵不断提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