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NGO应成为最自由的就业领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13:23 公益时报

  实习记者 王晓小 徐 可

  到NGO就业,有人说“他们是拿工资的雷锋”,他们以职业化的姿态将专业的技巧和手法融入“助人”之中,使“助人”成为一个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工作岗位”。这样的岗位有无限的精神吸引力。

  非政府组织领域成为容纳就业的新的增长点,这是许多专家学者期许多年的论断,但是真实情况如何呢?日前记者专程到为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提供特殊教育的太阳村,针对大学生到NGO的就业状态进行了采访。

  进退两难,何去何从

  千鸿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英语教育专业, 2005年的4月,千鸿在网上不经意看到了太阳村的介绍,经过一番咨询后,觉得自己条件比较符合,而且那里也接受义工,所以千鸿决定把握这个机会,先从志愿者做起。

  来到太阳村,千鸿先帮着办报纸和网络宣传,经过一个多月对这里和其他几家儿童村的了解后,她觉得这个机构很好,决定留下来。“因为我爱孩子,爱抱孩子,觉得他们对我的依赖,会使我有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跟他们在一起我有一种安全感,不像企业里的竞争,压力大,做什么都是交易,让人觉得没有人情味。而整个NGO的氛围都很好,是相互帮助的。”但要在人生的岔路口大胆地迈出第一步,也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

  首先是自己要放弃以前原有的生活方式,来到一个偏远、陌生的环境,远离家人和朋友,一切重头做起。“我觉得好多事不能纯粹的从物质上或金钱上去衡量,这跟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我觉得我在这里能够获得很多东西,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让我生活得更快乐。以前我一直以为进入慈善事业的门槛会很高,像是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才能来做。所以我办了公司,目的也就是为了将来有资金来做慈善,现在终于有机会来让我做了,那我还犹豫什么呢?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起呢!”

  直面困境

  现在千鸿来到太阳村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里她什么都做过,一方面是通过各个环节了解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这里人手不够。在工作之初,这个机构还没稳定的时候,因为面临各个方面的压力,她也曾有过一两次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是最后都坚持下来了。

  千鸿说:“我觉得做这个领域还是需要一些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如果是完全商业化的那就不叫NGO了。但是好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来到这里,没做多久就离开了。我们总结了一下,从2000年到现在走的工作人员已有30个了,流动性很大。他们走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因为偏远,远离过去的生活,不能割舍亲人;有的是因为工资少,无法解决自己面临的生活问题;还有的是把这里当跳板,有了这里的工作经验后,就去谋求更好的发展;再有是把这里当做一个平台,但来之后发现没有给他这个施展的机会,因为他是趾高气扬的来做领导的,像是来拯救我们的,提了一些建议,但我们目前根本无法实现,所以就也走了。”

  这种困境应该是目前国内NGO都面临的。因为慈善机构一年的筹款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还没有解决,是不可能给员工提供工资的。如果是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人,现在一定是有自己的事业,他不可能放弃原来的一切来这里;如果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也不可能拿一份底薪,完完全全地来做这个事情,因为他毕竟还要维持自己甚至是家人的生活,而且也觉得不能浪费青春,荒废了以前所学的知识。所以很难吸引人来这个领域就业,他们即使就业也可能找国外在中国NGO的办事处。

  再有,目前国内对NGO的认同度还存有差异。好多人没有看到这个领域的真正价值所在,因为如果是做慈善的话,应该是非常受人尊重的,这是在其他领域无法得到的。但现在好多人的观念还没转变过来,而且会认为这个领域的工作没有前途。如果是外企白领的工作,说起来面子上会好听些,但如果是到NGO的话,跟别人说起来,别人一下子就会想到你只是跟孩子在一起,甚至是做服务性工作的,而且他们并不了解做NGO是需要多少社会资源的,这种资源的积累是对个人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儿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并不是只给幼儿室的孩子擦屁股,也是可能与国际组织洽谈的。就是出于这些想法和一些存在的个人牺牲,使得许多人对NGO望而却步了。

  接着记者又问她自己近期的计划,她马上就说:“我哪有什么计划,至少这两年之内是不太可能有了,我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在太阳村。我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就是让这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翻一番,让太阳村在NGO领域里的工资拿得都是高的。”千鸿边说还边做了一个给自己打气的手势,“恩,我会努力的,希望能够早日实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