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俄经贸合作告别磨合期 将驶入快车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01:13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辜王景 谭力新 见习记者 毕诗春 3月24日下午,北京雅宝路,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 作为以出口俄罗斯等东欧国家闻名的专业批发市场,雅宝路似乎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萧条,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甚至非洲人,各种肤色的老外随处可见,他们在各个大厦里穿梭
和其他批发市场不同的是,雅宝路的大多数摊位都挂有门帘,从外围是无法看到商品的。当俄罗斯人从门帘中拎着一包东西出来的时候,说明又有一桩生意做成了。“他们买的是样品,中国老板一次就能赚数十万甚至更多钱。”在雅宝路蹬了十多年三轮的老张对市场的情况显得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俄罗斯人买了样品以后,就会向中国老板下订单,然后回家等货。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老张就来到了雅宝路谋生。在他看来,今天的雅宝路早已过了鼎盛期,甚至产生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情况不太好”的感觉。“你觉得外国人很多?这怎么谈得上多呢?最多的时候,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呢!”老张反问记者。 不过老张的感觉似乎不太准确,事实上,中俄双边贸易已连续7年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伴随着俄罗斯年的隆重开幕,各种新近统计的数据更加充分说明两国经贸关系进入了蜜月期: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9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7.1%。根据海关统计,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 贸易升级 雅宝路一直被视作中俄民间贸易的“圣地”,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北京,来自俄罗斯的每3美元中,就有2美元装进了雅宝路商家的口袋。然而同中俄频繁往来的民间贸易相比,雅宝路仅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如果追溯起来,两国的边境贸易也许更有代表性,特别是自1982年开始到前苏联解体之前这段时间。 “那时民间一直流传着用一船西瓜换回一船化肥的神话。”即使十多年过去了,华富集团总裁何文安回忆起当时的贸易情景,仍然十分兴奋。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由于两国经贸互补,尤其是俄方急需中国大量的日用品,双方的易货贸易、货物贸易一路兴旺发展,“倒爷”这个特殊的职业也应运而生,卢布、美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倒爷”腰包中。 和许多追求一夜暴富的人一样,何文安那个时候就是冲着“倒爷”去了黑河这个边境城市。“可惜的是我来晚了一步。”他自嘲地说。当时,初始边贸的自发和无序,让一些“倒爷”干起了假冒伪劣的伎俩。张嘴运动鞋、用红糖水灌装的蜂王浆,一批一批倒向了原苏联,结果假冒伪劣激怒了俄罗斯人,他们的媒体甚至以广告形式警告不要买中国人的商品。一时间,刚刚蜂拥而起的小公司纷纷倒闭,“倒爷”们的钱也日渐难赚。 到了上世纪末期,何文安们面临着痛苦的转型,“‘倒爷’干不下去了,只能想办法在俄罗斯做其他投资。”最终,他选择了去俄罗斯投资建筑行业,如今已经成为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前五名纳税大户之一。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商人,特别是民营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一直在不断加强,他们也在逐步摆脱早年粗糙的贸易形式,努力地向中高端发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前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时指出,企业是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主力军,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迅速,在能源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工程承包等领域陆续启动了一批大型合作项目。 据了解,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早于2004年已参与黑龙江与俄罗斯边境的绥k波贸易综合体(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第一期投资;湖北天发实业集团董事长龚家龙已多次去俄罗斯,了解当地的油田情况,一旦国家对于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发石油的相关政策放开,就要去当地投资;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20多家企业近日联合到莫斯科进行了一项价值20亿元的工程投标,该协会会长陈丽近日对记者表示,中国企业这次是势在必得。 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的访华之行,中俄两国的合作领域也愈加清晰,贸易升级的趋势明显,两国商定尽快提高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稳步扩大能源资源性产品的贸易规模;加大在家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油气、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等领域的双向投资;开展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核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和人才交流。 现实问题 “中俄经贸合作告别了磨合期,进入了快车道。”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正泉对记者表示。根据长远规划,中俄双方的共同目标是,2010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600亿~800亿美元,2020年中国对俄罗斯投资120亿美元。而王正泉预测,双方极有可能提前实现目标。 然而中俄经贸关系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在王正泉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双方的经贸往来。 首先是贸易结构不合理。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对俄出口产品中,服装、鞋类、纺织品、家电及消费类电子占到64%;而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及成品油、原木、钢材、有色金属、矿砂和纸浆则占到总进口额的70%。对于俄罗斯来说,做一个单纯的原料出口国显然不是终极目标。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就颇为不满地表示,“俄罗斯对华以原料出口为主。2005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的机电产品下降了50%,而与此同时,中国对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出口却大幅增加。” 其次是贸易秩序不规范。中俄双方民间贸易存在大量“灰色清关”,潜在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对中国商人来说,灰色清关即只要向货运公司缴纳运费,就可以由货运公司将货物运往目的地,并由货运公司委托的“清关公司”代理清关,其间货主自己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然而由于货主得不到俄罗斯海关的报关单,甚至不知道“清关公司”是以什么品名、什么价格报的关,一旦遇到俄权威部门的检查,货主就可能因无法提供海关合法有效文件而导致货物被查抄。 再次是双方投资比较少,尤其是俄罗斯,在中国的投资不到3亿元。不过这个境况正在逐步改变,根据胡锦涛主席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中俄的双向投资从无到有,俄罗斯油气企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俄罗斯建设的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投产,“中国将进一步鼓励中方企业到俄罗斯经济特区投资办厂和开展技术研发,扩大对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他在论坛上表示。 不过这些问题都无法阻止中俄双方快速发展的贸易情况。根据统计,2006年前两个月,中俄双方贸易继续快速增长,达到了43.2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8.2%,在我国十大贸易伙伴中贸易增幅位居首位。对于何文安而言,他在俄罗斯日益累积的财富和逐步提高的声望地位,就是双方贸易状况良好的最佳证明。“俄罗斯人都知道我有钱,但是深夜走在大街上我也不怕,因为我给当地带来了税收和就业机会,他们尊重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