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谎言缘何畅行消费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11:56 消费日报 | |||||||||
出生仅6个月的婴儿居然可以学习英语?近日,一场创纪录的“6个月学英语”示范课在上海科学会堂上演,趋之若鹜的家长坐满了整个报告大厅,甚至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 6个月的婴儿连话都听不懂,怎么可能学英语呢?这本是无需回答的问题。但报告厅的满座现象折射出的是,期望消费暗藏高代价陷阱。
无独有偶。日前,某卫视直销广告中,推销一种神奇的“美容笔”,说只要使用这种“美容笔”长时间按摩脸部,80岁老太太的皮肤也会变成18岁大姑娘的皮肤。 80岁老太太的皮肤已经爬满岁月的痕迹,怎么可能变成18岁时的模样?这明摆着是骗人的;却也有消费者不惜重金纷纷购买,期望奇迹出现。 时下,一些厂家和机构抓住消费者期望消费的心理进行牟利,是不尊重科学规律的,很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消费者的急功近利,则加剧了厂商漠视科学的疯狂。6个月的婴儿学英语,80岁的老太太变成18岁的大姑娘,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然而,留心观察,社会上期望消费的现象,还真是“狼藉一片”。1元钱买空调,买西装送家庭影院,参加超本能训练一天可减肥5斤,进行一月培训可成功攻下托福考试,消费越多储值越多等期望消费往往暗藏陷阱。 无情的结果告诉人们,期望消费这个简单现象的背后,却有着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行骗者赚得盆满钵溢还笑骂世人傻,而被骗者落得个心甘情愿却也无可奈何? 首先,就是消费者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导致他们改变原有的观念,迫切地想对事物重新认识或产生印证的欲望,失去判断与辨别事物的能力,改变了固有的理性。比如,年轻的父母带着6个月的婴儿去学英语,大家明知道是一场骗局,但还是抱着一种美好的期望,为孩子早早地营造语言环境,而将来有没有效果,他们无从知晓,也不想知晓。 其次,就是监管部门市场监管能力的缺失,导致期望消费的不良现象愈演愈烈。比如,80岁老太太的皮肤变成18岁大姑娘的皮肤的直销广告,由此可引出“直销广告”该如何加强管理的问题。这类直销广告,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专业性审核,方能遏止对消费者不规范、不科学、不客观的引导。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期望消费才能躲避看似美丽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