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知名产品出自谁的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 00:00 中国质量报

  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知名产品出自名牌员工之手。诚然,知名产品的成因很多———涉及资产、设计、设备、技术,管理、销售等诸方面,然而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头上,因为,只有他们对一个知名产品拥有“最终解释权”。

  深受听众喜爱的北京交通广播台有个“修车栏目”,常请一位绰号叫“张捷达”的修车技工出面主持,解答汽车维修难题。那天,这位“张捷达”真把我镇住了。当时,有辆车
正坏在半道,司机打手机到电台求援。老张叫他将手机贴近机器盖,只听了听发动机声音,便下了“诊断”。后来这位司机将车开到厂里,果然正是那毛病!现在,“张捷达”成了企业的一张王牌,京城很多车主并不晓得这家企业,却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显然,哪家工厂能拥有“张捷达”这样的大腕级技工,就如同医院里的名医、高校中的名教授一样,令企业感到无比自豪。北京百货大楼的张秉贵,该算中国资格最老的“名牌员工”了。直到今天,南来北往的消费者,每当走近百货大楼前那座半身塑像前,仍会投以敬佩的目光。但老张师傅所享受到的,主要是政治荣誉。对今天的企业来说,批量造就像“张捷达”这样的名牌员工,乃是当务之急。企业家都明白:作为一种人才培育制度,谁早建立,谁先受益。

  何谓今日之“名牌员工”?有人说,就是企业培养的一批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精兵强将,他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坚。日本松下公司有句名言,叫“松下生产电器,同时生产人”。他们既创名牌、又树“名牌员工”,终于成为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我认为,这些人物不应等同于寻常意义的“典型人物”,不要对其求全责备,更不必将其“神话”。而且,名牌员工的宝座要轮流“坐庄”,鼓励靠奉献钻研、技术打拼的员工脱颖而出。至于名牌员工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面貌?我记起某知名企业家讲过的独特体会。他说,辨别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一定非要深入车间,只需守候在厂门口,看看从里面出来的员工整体形象就行。如果工人着装整齐,精神抖擞,准是一支打硬仗的队伍。那样的话,就用不着怀疑其产品质量了。此番见解,使我想起从前“大锅饭”时代的下班场景。那时,厂门口早早聚集着一群洗漱干净的工友,他们边闲聊,边嗑瓜子。下班铃一响,这伙人即以冲刺速度冲出厂去,仿佛被“解放”了一般,厂长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因而和那个年代相吻合的是,当时制造出的产品,都是“傻大黑粗”的那种。从这个意义上看,“名牌员工”一定要和他们生产的知名产品一样,具备“精、气、神”的素质。

  一枝独秀难夸美,全民投入方为春。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制造业面临高级技工短缺的尴尬,一定会逐步改观,继而出现“蓝”胜于“白”的局面。这需要相关政策倾斜,需要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需要合理到位的物质奖励。形象地说吧,假如有一天,热播电视剧的主角成了一线工人时,公众观念才会真正转变。对现阶段的年轻工人来说,要充分认识到,锻造“名牌员工”不仅是提升自我价值的机遇,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需求。就像前面说的那位“张捷达”,我相信厂长宁肯牺牲眼前利益,也舍不得放他出门,这难道不正是人们常常牵挂于怀的成就感吗?同样道理,假如一家知名企业多年来光出优质产品了,却没有培养出一位名牌员工,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大约在前年,东北营口某厂首倡“首席工人”,引起媒体一阵兴奋。数载光阴过去,不知他们那里是否还在坚持?让人遗憾的是,这个制度未能推广开来,在中国制造业内形成风气。人们期盼着,什么时候当“首席工人”、“名牌员工”和“首席执行官”同样神气时,中国制造业就用不着投巨资打广告,而是让质量绝对一流的产品“说话”。

  作者:林 鸣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