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我国苹果产业存在四大差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9:57 中国质量报

  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指出,与入世后国内外市场和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国内苹果产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应在良种选育、果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和组织化方面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我国苹果的质量和竞争力。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苹果产业的差距主要存在于4个方面:

  一是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国苹果在品种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培面积几近全国苹果栽培面积的50%;二是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早熟、中熟品种相对较少;三是鲜食与适合加工品种的比例不协调,主栽品种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合加工的品种很少。

  二是果园管理技术水平低,平均单产低、总体质量较差。我国苹果单产近10年来持续增长,1991年苹果单产为2.73吨/公顷,目前已达11.1吨/公顷,但就整体而言,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在黑龙江省,部分果农对集约管理果园认识不足,不重视整形修剪、中耕除草、灌水排水、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水平低,果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致使黑龙江苹果的优质果率不足20%,而且还有近10%的劣质苹果没有市场,出现积压滞销。

  三是采后环节薄弱。我国商品化处理果比例低,苹果先进生产国鲜食苹果都经过机械化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再投放市场。而我国这种处理果仅占苹果总产量的1%左右。我国苹果总贮藏能力仅为总产量的20%左右,并且大多是以土窑洞、冷凉库等土法贮藏为主,普通冷藏约占总贮藏量的20%,气调贮藏量仅有3%~5%。

  四是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我国苹果产业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从生产到销售市场各环节关联性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削弱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

  针对我国苹果产业现状,一些专家和果业企业呼吁,应在良种选育、果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和组织化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我国苹果的质量和竞争力:

  重视苹果良种选育和引进。世界上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大都十分重视新品种的培育和开发,以获取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和竞争优势。未来应继续重视苹果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研究,为开展有效的苹果良种选育提供丰富的基因源。

  推行以提高苹果质量为核心的果树标准化、安全化生产技术体系。优质、安全是当今世界果品生产和消费的总趋势。上世纪90年代欧洲开始在苹果上推行IFP水果生产制度和技术体系,其基本目标是生产优质、安全果品,最大可能地减少化学物质的应用及其副作用,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人类健康。

  推进产后商品化处理、贮运、加工技术现代化。自主研制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技术及设备,推进苹果采后处理机械化,把果实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入库等程序在一条现代化流水线上完成,提高我国苹果的商品质量。

  作者:石志勇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