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垃圾不仅能够养活穷人,还能养活一个具有“执法权”的“事业单位”———比方说美国旧金山环保局。据报道,即便是在这个首富的国家里,每当经济不景气时,裁员的阴影也会落到一些政府部门的头上,连消防局和警察局也未能幸免。奇怪的是,偏偏这个拥有70位工作人员的旧金山环保局是个例外。该局官员称,他们不需要政府拨一分钱的经费,光靠垃圾就把自己养得“胖胖的”。他们巧妙地将垃圾回收与居民的经济利益相结合,发明了一个叫“神奇三桶”的玩意儿。3个桶分3种颜色,蓝色的放报纸等可回收物品;黑色的放
垃圾;绿色的放家里的剩菜剩饭或蔬果皮等。结果是剩饭菜等有机物变成高级肥料,这让垃圾公司赚到了不少钱。公司效益好,对居民的收费自然要减少,而环保局的办公经费也就不成问题了。如果这也算一种“执法经济”的话,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民心工程”。当然,好像美国没有这类喊得呱呱叫、一做常走样的“工程”。
对照我们这儿,“执法经济”的名声可不太好听。很多人由于被罚得很惨,干脆将“执法经济”称为“罚款经济”。特别是一些权力部门,不是想着怎么给老百姓办实事儿、办好事、办顺心事,而是在“办公经费不足”的借口下,一头扎进钱眼儿里,处处以“经济头脑来指导工作”。有时明知一些企业或公民违法,当时并不去“抓”,而是养“肥”之后狠敲一笔。虽说这种做法并不违法,但很缺德。如果从被执行人的角度想,您早点儿提醒一句,或发个通知单行不行?由于执法和罚款“亲密接触”,只见这些部门的办公楼一个比一个盖得豪华,职工福利一个赛一个的好,经费从何而来?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靠罚款呗!于是越罚越起劲,越罚越招人恨。据首都媒体披露,北京街头的一个交通电子眼“年创收36万元”!全市目前拥有成千个电子眼,无疑每年都有一笔天文数字入账。而交管部门呢?只管罚款,从不通知。至今为止,已经“造就”出两位“罚款大户”———每位司机要缴纳上万元罚款!就是这个交管部门,前几年还曾实施过一个叫“停车泊位证明”的东西,规定每辆车验车时都要交千八百元。因为民怨沸腾,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质询,几年后突然消失了。至于以前收的巨额费用都用在什么地方?是否上交国库?消费者一概不知,最终成了一笔“糊涂账”。这种“执法经济”,不光是一大败笔,还染上了腐败的嫌疑。
对于合法收费和罚款,绝大多数公民都会自觉接受。但罚款只能以造福于民和维护法律尊严为目的,而且在执法中必须向被执行人说明相关法律依据,罚金数额,是否上交国库等事项。面对各“衙门”争当“收费站”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除了收钱开罚单,您还会干点儿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好,倘若在人民群众中真的形成“执法就是罚款”的恶劣印象,那么势必会贬低自身形象,造成执法质量下降,并严重影响社会关系。无庸讳言,有些地方的执法部门已经成了“高福利单位”,人一富,就想活动活动,领导们肯定又要忙着出国“考察”了。那好,建议这些同志最好绕道去旧金山环保局取经,甚至亲自上门去收一回垃圾。回国之后,也动动脑子,为咱老百姓造福,为企业支招。不要一天到晚光想“罚多少”,而是要惦记“做多少”!
作者:林 鸣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