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 > 正文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不要太急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10:05 新京报

  本期嘉宾

  黎建强: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讲座教授、商学院副院长

  余乐安: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研究员

  周城雄: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生(经济聊斋成员)

  余乐安:其实,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日子并不好过。海尔曾经作为中国企业的开拓者最早在美国建立自己的工厂,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好。联想一下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大并购,最终证明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因此我在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否太急躁了?你们看,现在虽然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海尔收购美泰还没有最终落定,但是我感觉中海油与海尔的收购价格很可能偏高。

  周城雄:是啊,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国内企业在公司战略方面并不是十分成熟,即使是国内的并购,盲目操作的都很多。而跨国并购更为复杂,一旦企业不能摆正心态,就有可能吞下苦果。

  黎建强: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中国企业节省了到国外投资建厂的时间,对海外销售、经营、管理的国际化都有好处。这对中国企业也是一个练兵,关键是管理、理念等可以与世界接轨。但是,现在我觉得中国企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没有很好的准备。这样的后果就是可能最终使公司的并购失败,遭受巨大损失。即使成功,效果并非原来想象。例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不仅以现金和承担债务的方式向IBM支付了17.5亿美元,还让IBM获得高达19%的联想股份。这是难以让人想象的。

  还有一点我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是非常不理智的,正是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压力,中国生产的巨大成本优势,这些国外的制造业经营不下去了,所以需要找人来收购。像明基收购西门子,不是明基掏钱买手机,而是西门子掏钱送手机。西门子将向明基支付2.5亿欧元,以让出手机业务,另外将支付5000万欧元获得明基象征性的2.5%的股份。国外企业为什么要这样,主要是为了退出不盈利的业务。中国企业收购国外这些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和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实在有些得不偿失。要收购也需要收购国外具有比较优势的公司,但是收购这些公司我们有实力吗,别人愿意卖吗?例如TCL收购汤姆逊的电视机业务时,电视机中最值钱的元件显像管的生产却被排除在交易之外。

  余乐安:我同意您的意见,中国的企业中现在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急躁的心理,特别是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定产业集中度的行业,看到别的行业的企业忙着并购,自己也想跨国并购,而不顾行业的具体情况。比如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一家家电企业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我认为他们应该先整合国内市场,收购国内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在国内形成绝对性的优势之后再进行海外扩张。因为相对而言,国内并购无论是并购成本还是并购风险要比跨国并购小得多。

  周城雄:我同意你的看法,中国企业现在先要在国内做大,而国内做大可以先并购国内企业。目前国内家电企业的整合空间还相当大,就看谁出手快,估计现在的几十家知名的家电企业将来会整合到4-5家,像现在的日本,虽然家电产业规模那么大,也就剩那么几家了。

  黎建强:我倒认为海尔这次并购在战略上应该没有大问题,因为这与他们以前在美国投资办厂是两码事。而且,海尔收购美泰,可能并非为了借壳上市,而是希望通过美泰拓宽欧洲和美国市场,解决其渠道问题,这也许是其最主要的目标。因为此项收购如果成功,将使海尔获得16%的美国市场,提高它与零售商的议价能力,并使它从低端市场转移到中高端市场。(明日请看“跨国并购为什么成功的不多”)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