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原油的“亚洲溢价”与中国的对策
本期嘉宾
汪寿阳: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王拴红:格林集团董事长
李艺: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博士生
李艺:长期以来,亚洲地区国家要比欧美国家支付更高的原油进口价格,即中东原油的“亚洲溢价”。
2003年“亚洲溢价”平均为2.56美元/桶。粗略估计,因为“亚洲溢价”,我国当年进口石油多支付5.4亿美元。而且“亚洲溢价”现象也有向其他能源产品扩散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亚洲经济的竞争力。“亚洲溢价”也导致我国原油进口成本的上升,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利益。
汪寿阳:一般来说,原油贸易中的价格有涨有落是正常的,原油价格肯定会随着原油品质的差异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但是,中东的一些石油输出国对同一时间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品质的原油采用有差异的离岸价格。
王拴红:中东产油国原油出口的定价方式是在基准价的基础上采用升贴水调整。不同的基准价格产生不同的最终离岸价格是正常的。但是决定最终价格的还有升贴水,如果仅仅是基准价格的原因,那么我们亚洲国家完全可以通过争取合理的升贴水把价格纠正过来。“亚洲溢价”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汪寿阳:对,定价方式只是外在表现。西方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中东原油的战略价值,采用各种手段来影响甚至控制中东的石油政策。像美国通过鼓励国内的企业对产油国的投资和吸引产油国到美国投资,深化中东国家对美国的依赖。中东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自然对欧美在原油价格上做出让步。
王拴红:还有市场结构方面的因素。在美国和欧洲,有很多的原油供应商,供应商多,竞争激烈,价格也就有竞争性。而在远东,供应源少。这样欧美市场和亚洲市场对中东原油价格的承受能力不一样,中东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欧美和亚洲市场采用了不同的价格。
汪寿阳:在2004年9月,轻质低硫原油和重质高硫原油的价差扩大,从而欧美市场对中东重质原油的需求弹性发生变化,中东原油出口到欧美市场和亚洲市场的价差一度为负。这应该是中东原油出口国实施价格歧视的证明。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作为中东原油最大的进口地区,亚洲国家应该抱成一团,使中东产油国认识到亚洲国家也是他们可以依赖的原油销售地。另外,我们国家还应该寻找更多的石油资源,通过进口来源多元化,改变目前对我们不利的市场局面,一方面要靠增强原油的自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我们的技术、资金到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石油,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
王拴红:此外,目前迪拜原油由于其产量的急剧下降,其价格变得容易操纵,其在亚洲原油定价中作用也受到质疑。我国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是一个受所在国政府严格监管的市场,市场监管者所制定的规则、政策会影响到期货市场的运行和期货价格走势。通过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利用监管权和规则制定权来对市场施加一定的影响,可以使油价的形成过程能反映我国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体现我们国家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