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中国创造”呼唤整体创新能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 08:42 中国质量报

  6月29日,国内信息产业界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闪联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C协同产业技术标准”,占据了中国未来信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无论是标准制定,还是产品研发,闪联的努力让更多怀有国际化雄心的中国企业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闪联工作组秘书长杨澜告诉记者,闪联的成功要归功于众多成员企业的共同
努力,他们强强联手,迈出了集体自主创新的关键一步。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率先提出创意经济概念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在国内,随着“中国创造”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自主创新”也逐步升温。但长期以来,受制于贫乏的经验与有限的实力,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对于自主创新是空有壮志而少有作为。所幸的是,闪联的成功为中国企业找到了自主创新的出口。在众多本土优秀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凭着敏锐的技术产业嗅觉,闪联工作以其集体自主创新的形式一路遥遥领先。

  以“闪联标准”顺利晋级国家标准为标志,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开始由国家、国立科研机构向企业转换。

  尽管闪联成功地揭开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帷幕,但“中国创造”仍然长路漫漫。据记者了解,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非常重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它们认为只有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而国内由于自主创新起步较晚,虽然在家电、通讯、微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创新意识的形成和一些核心技术的掌握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认为,正是因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大部分依赖国外,所以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不强,国际竞争力不足。

  经过长期的研究,柳百成对症下药,为“中国创造”开出几剂良方,他指出,要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企业必须迈出的第一步便是“跳出模仿、理念更新”。首先,要把制造科技进步的基点从主要依赖引进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及工业发达国家向我国产业转移的机遇,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大研究开发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投入,大幅度提高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快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进程。企业必须成为研发经费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型企业均应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办工程研究中心和产、学、研联合技术中心。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的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国家应明确制定有关支持和激励的政策。同时,要重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体系及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当前,我国广大中小型企业无力自主开发,绝大多数企业无力支持共性、基础性技术研发。国家应建立共性技术平台,支持并形成一支高水平、精干的研究队伍,重点承担产业原创性技术、共性技术及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要建设若干个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者:本报记者 刘伊婷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