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改变出口形式 争创自主品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14:13 中国质量报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来自中国的两种劳保鞋实施反倾销调查。这是继去年9月西班牙发生火烧“中国鞋”事件、今年2月欧盟对中国进口的鞋类产品实施“事先许可监控”措施、今年3月俄罗斯发生扣押“中国鞋”事件后,中国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又一贸易摩擦。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鞋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正面临着种种困局。而这种困局的产生,与中国出口鞋类产品档次不高、缺乏品牌、且多以OEM形式进入国际市场有关。在7月3日召开的“2005北京·世界鞋业论坛”上,来自商务部、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皮
革协会、康奈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负责人一致认为,改变出口形式、争创自主品牌,是中国鞋业摆脱“走出去”困局,减少贸易摩擦,并以强者姿态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

  据悉,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中国鞋的产量已占全球市场的51%。2004年中国共向全球市场出口鞋类产品58.8亿双,总价值152亿元,占世界鞋类贸易额的四分之一左右,但这些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价还不到3美元,其中皮鞋类产品的出口平均单价为5美元。纵观中国鞋类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最主要的区域。今年1~4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各种鞋类产品3.3亿双,创汇9.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和32.4%。中国鞋业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同时,也改变着原有世界鞋业的产业结构,并给全球传统制鞋国,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因此导致了各种各样贸易摩擦的频频发生。

  对此,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副局长杜仲星说,近些年来,中国鞋业以粗放式为主的增长方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产品多以贴牌形式走上全球市场。可以说,不注重以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中国鞋业遭遇“走出去”困境的问题所在。这也是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亟须突破的发展“瓶颈”。以2004年为例,中国外贸出口总数已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但在中国众多出口产品中,以自主品牌形式出口的产品还不到10%,而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国际品牌的产品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改变鞋业出口形式,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力度,是中国鞋业决胜全球市场的关键。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栾春生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就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中国鞋类产品进口,但中国鞋业凭借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优势以及不断提高的制鞋工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但面对全球化市场不断出现的贸易摩擦,中国鞋业只有贯彻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及附加值,并实现出口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才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并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鞋业龙头企业之一康奈集团常务副总裁周津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中国鞋类产品以低价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发展迅猛,但这种价格竞争眼下正上演着无序的状态,并因此诱发了中国鞋业一个又一个贸易纠纷。目前,中国大多数鞋类出口企业不拥有自主品牌,企业效益普遍不高,其用于销售渠道建设和核心研发技术的投入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而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的劳动力、土地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现状,必然对中国制鞋业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鞋业想靠低价胜出国际市场的机会正日趋减少。面对全球市场品牌消费越来越成熟的发展现状,中国鞋业只有通过产品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争创自主出口品牌,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

  作者:本报记者 郑建玲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