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 > 正文
 

歧视消费者导致跨国公司信任危机频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09:52 新京报

  本期嘉宾

  陈安: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

  覃东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李建平: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两人均为经济聊斋成员)

  陈安:最近的哈根达斯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以及前段时间的宝洁SK-II被诉含有有害成分;亨氏、肯德基、麦当劳、家乐福等先后“触雷”苏丹红,强生婴儿油和联合利华立顿速溶茶都被指责存在质量问题等等,跨国公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为什么跨国公司近期在国内会出现这么频繁的问题?是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高了?是那些大企业无视我们中国人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而有意提供了劣质产品?还是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而其实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个人倒是更倾向于第三点:自从把目光转向高质量的小康生活,我们就同时开始注意使我们的生活不那么小康的问题,而那些问题其实已经存在了很久。

  覃东海:你说的这个原因其实是一个认识问题,外资大量进入中国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的,中国人对这些大型跨国企业有一个从新鲜到熟悉的过程。尤其是这些企业刚进来时都是派头十足,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即便一开始就有现在的这些问题,大家也不会把怀疑的目光瞄准他们,首先的感觉就是一种尊敬。现在不一样了,10年时间已经磨去了跨国企业身上的神秘和光环。一旦新鲜感和尊敬心逐渐消失以后,挑剔和质疑就要开始出现。其实,对外企的认识和我们对外国人的认识具有类似性。

  李建平:也就是说,消费者和舆论界不再仰视跨国公司,而是正视了,这种心态的变化很重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消费者的成熟。在这种消费心态下,当然会发现许多以前没有看到或者视而不见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媒体广泛和深入地报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国内的媒体非但没有迷信洋品牌,并且在客观上起到了信任危机加速器的效果。

  覃东海:还有一个原因很重要,中国缺少对这些跨国企业行为的约束机制,没有约束,企业就没有动力去严把质量关,即便是国际性的大企业,可能本身的声誉很好,这种声誉也是在严格的约束环境下锤炼出来的。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是一样的,新加坡的环境卫生很好,并不一定是新加坡的个人素质比别的国家高,这些企业的国际声誉这么好,也并非与生俱来。这些企业到了中国以后,缺少了约束环境,既然没有成本,没有代价,犯一些错误又有何妨?

  李建平:东海刚才说的约束机制问题,一些企业是这样的,由于我们国家的标准相对较低,跨国公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后所受到的惩罚不大,没有太强的动力去与欧美市场保持一样的高质量。但还有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同的原因就是跨国品牌长期以来对中国消费者存在歧视。流行的说法是:一流产品卖欧美,二流产品留国内,三流产品销售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只要存在质量问题,危机的爆发就是迟早的事,只不过具体爆发会在什么时候,这里头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明日请看“是否会演变为对跨国公司的集体信认危机”)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