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海尔竞购美泰 > 正文
 

别为海尔收购操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 10:34 新京报

  海尔是否真的会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公司的消息,把国人的目光又一次拉到了中国民族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上来。之所以对此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大概是因为以家电、IT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一直不是很顺利的缘故吧。

  比如,TCL并购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却在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3.78亿元人民币,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不仅掏出12.5亿美元真金白银、扛下5亿美元债务
,还让IBM反持了约18.9%的股份。人们总是担心我们的民族企业净干些赔钱赚吆喝的买卖。

  赔点小钱,赚个大吆喝,倒也是个好事,就怕我们赔了钱也没赚到吆喝,反而把老本也赔进去了。于是大家就开始算计海外收购的收益和成本,这个时候人人都成了经济学家。其实真正的经济学家能够告诉人们的也不过是一句话:我不确定海尔是不是真的会收购美泰克,这得看看收益成本的比较。

  好,那就让我们看看收益和成本吧。首先,海尔非常希望消除人们对于其国际化业绩的质疑。据说,现在人们除了对海尔的销售业绩存有疑问以外,海尔引以为自豪的美国那条“海尔路”被指责为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偏僻小路”。同时,尽管TCL和联想的海外并购案饱受猜疑,但他们也迅速拉近了与海尔的规模差距。海尔在美国还面临着LG和本土企业惠尔浦的竞争,面对国内、国外企业的双重竞争,就不能不使海尔产生危机感。

  其次,如果海尔并购美泰克成功,那么海尔将得到美泰克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网络,甚至可以借壳上市。而海尔与其海外竞争对手竞争的制胜法宝也正在于其销售网络和市场的占有,在核心技术方面,不得不承认,海尔和LG、惠尔浦等企业相比实在没有什么优势。

  第三,如果实现并购,海尔无疑要接手美泰克的烂摊子。除了高昂的收购费用之外,还要承担相对于中国国内更高的制造成本、交易成本。眼前的问题是两万名职工的安置问题和近10亿美元的债务问题。

  其实,不光是针对海尔的海外收购,人们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利弊得失的分析已经太多了。不过,一些人多少有些着急了。我们的企业连走出去都这么困难,如果希望他们迅速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那确实有点苛求了。

  有些评论者一定要说核心技术最关键,市场占有不重要,那实在是太幼稚。没有市场占有,哪有机会去提升核心技术呢?我大致认为,如果仅就市场目标来看,海尔或许会放手一搏。其融资能力倒是不必怀疑,别忘了,海尔是青岛、山东乃至中国政府都在支持的民族企业。

  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作出成本和收益的分析不难,但海外收购就像一场战争,总是有所得,也有所失,因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还没有定论之前,我们实在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虽然最终给出答案的是那些企业家,但这个答案也总是在他们认为的最后一刻才能给出。我们大可不必为我们的民族企业家担心,因为他们对于成本和收益的理解远远比局外人要深刻。我们也不必为海尔集团到现在也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感到不可理解,他们也不是故意态度暧昧,因为其实他们现在确实也无法给出答复。

  管清友(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尔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