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和公众表现出的态度大多是积极的。一方面,他们对问题企业缺乏企业诚信、无视市场法律法规、置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利益于不顾的行为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无情抨击;另一方面,他们也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为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完善制度、有效执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媒体和公众中,也存在着一些过激的言行。这主要表现在,由于不少媒体和公众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执法过程缺乏了解,同时又对执法效果预期过高,因而,当他们不
能及时看到执法结果,尤其当他们看到类似问题一再出现的时候,便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产生怀疑,提出诘难。这些怀疑和诘难的出发点是好,但由于它们缺乏理性,往往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后果。
消极后果之一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政府监管部门很有可能在制定相关政策及执法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原则,并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市场混乱。
一段时期以来,一个陈旧的、有违法治原则的说法极为盛行———乱世用重典。放下“乱世”这一时代定性本就缺乏合理依据这一点不谈,仅就“重典”之“重”的程度及适用性问题而言,不少人在最基本的法理观念上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说媒体和公众赞同“乱世用重典”是他们基于对市场环境尤其是食品安全环境不放心的现实的一种情绪化的表达,那么政府职能部门如果受其影响接受这一观念,并通过自身的职能体现这一观念,则不仅不合理,而且非常有害了。
最近,北京市某执法部门就以“乱世用重典”为由(或者说,以此为指导),封杀了广东潮安在京的所有凉果企业的产品。这一行为立即招致社会各界的巨大争议,而广东潮安的凉果企业及相关协会更是怨声不断。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这个时期,北京市相关职能部门在凉果问题上用“典”不可谓不“重”,其效果也不可谓不明显———将所有“爱”出问题的广东潮安凉果全部赶出首都市场,“问题”自然就不会再产生了。
但是,这种类似于“脏水、孩子一起泼”的做法,显然是好企业跟着坏企业连坐。有人说,站在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面对“屡教不改”的某些食品企业,出于保护首都人民的食品安全考虑,这种“乱世用重典”的做法无疑有其合理之处。然而,站在那些并无质量问题以及那些“教而能改”的合法企业的角度来看,这种“典”显然不仅太“重”,而且有点儿“乱”了。对北京市这一“用典”做法提出的代表性批评是,不分青红皂白,将“李鬼”、“李逵”一起封杀,这无疑不仅不能真正打击“李鬼”们的违法行为,反而会助长其气焰。合法企业创业艰难,拥有一定的市场并非易事,但“李鬼”们却不怎么劳神费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将“李鬼”和“李逵”一起封杀的这种“重典”,只能让“李逵”比“李鬼”更受伤。
北京市有关部门曾向媒体透露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促使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对那些违法企业进行整顿。这表明,北京市采取的这种“封杀”措施,仅仅针对的是单一领域的单一对象,而且也只是短期行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这种类似的“重典”不要再用,也希望其他地区的有关部门不要效法,更不要将其“发扬光大”,如果甲地借故封杀乙地产品,乙地产品借故封杀甲地产品,不禁令人怀疑起这种矫枉的动机。
作者:胡立彪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