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质量工程师 工夫在“考”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9:26 中国质量报

  质管人:“考”出质量春天

  进入6月份以来,李江连的很多工作都和6月19日联系在一起。这一天,是第五次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举行的日子。组织考前培训,陪报名的同事看考场……李江连对质量工程师考试的相关事宜很是关心。他说,自从2003年通过考试取得中级质量专业资格证书之后,自己就开始关注起这个考试。

  李江连目前的身份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艺设计研究所质量保证办公室的主任。记者发现,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的不少人都知道李江连,原因就是他经常给质量管理司写信,目的就是对质量工程师考试提建议。

  “为什么我们国家一到3·15就很热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国家的产品质量还有很多的‘死角’。如果说社会不去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而是仅仅把希望寄托在打假上,那我们的经济怎么能健康发展呢?”在李江连看来,国家推出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好事,“有了这个考试,我感觉质量的春天就要来了。”

  如何让“大好事”真正对国民经济产生应有的作用,这是李江连在给质量管理司的信中反复提到的问题。他认为,目前这项考试远没有起到其应该起到的作用,“社会对质量工程师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甚至有些企业是根本不重视。”李江连建议,政府能否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法规,要求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中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质量工程师。“有了硬性规定,企业才会真正重视起来,质量工程师的作用才能被肯定。”

  另外,李江连还针对考试提出了一条建议———目前的质量工程师考试用教材主要是为了应考,因此在逻辑上还不够严谨,“能否以后把教材改进一下,让它不仅能够帮助考生应考,而且能够成为质量工程师的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在李江连看来,质量工程师考试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考生不是为了拿证,企业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大家都是抱着“质量创造效益”的心态来看待考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质量的春天就真的到了。”质检部门:配合市场积极引导

  从前4年质量工程师考试的统计结果来看,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通过率,上海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有关人士也表示,上海有关部门在组织考试方面,的确可算是全国的典型。

  尽管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处负责该项工作的黄雪绵把最大的功劳归结为“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对个人的职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她也提到了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一十百千万”工程中就包括了力争在2005年形成万名具有初、中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与试点推行质量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质量事业中来。

  去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始进行质量工程师取证人员的再培训,分两批对前4年取得证书的质量工程师进行《产品法律责任》、《六西格玛培训》等课程的培训,受到很多学员的好评。“我们对考试的组织工作的指导原则是‘社会化’、‘市场化’,我们希望让每一个质量工程师都能学有所用,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只有切实产生了效益,企业和个人才能真正看到质量工程师的重要性。”

  山东也是质量工程师考试的大省之一。该省负责质量工程师考试组织工作的王光辉处长认为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于考试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针对一些不在济南的大企业的实际情况,他们专门组织老师下到企业去讲课,并且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了包括网上授课在内的各种培训方式,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王光辉建议,“这是一个国家认可的考试,应该多进行宣传。最好还能有相关的强制性政策出台来保证质量工程师在企业中的地位。不然,很多企业还是沿袭过去的评职称的办法,对考出来的质量工程师不会很重视。”

  按照经济总量和企业总数来说,广东省算是质量工程师考试的一个“偏冷门”省份。广东相关部门对此的解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选择主要是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他们认为,与考试配套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是最大的问题,“有证可以上岗,没有证也可以上岗。”另外,他们还认为,一个考试被社会接受需要时间,“英语四、六级考试刚开始也没有人注意,到现在,找工作都得看这个了。”企业:发展不同态度有别

  2001年,王轶还只是上海日立电器的一个车间主管。而现在,他已经是该企业品质保证部的副部长了。这次升迁和2002年他获得的中级质量工程师资格证书不无关系。“如果有了高级质量工程师考试,只要我够资格报名,我就一定第一时间去考!”

  从2001年开始推行质量工程师考试以来,4年时间,上海日立已经有了60多位取得证书的质量工程师。据该企业副总经理蔡蕊红介绍,从2001年开始,企业就针对这一考试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包括由公司为报考者请老师来进行培训、培训和考试所需的花费都由企业负责等。更重要的是,一旦取得质量工程师证书,职员就可按照公司规定享受与其他职称工程师一样的岗位津贴。

  蔡蕊红告诉记者,公司参加考试的人员并不全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设计部、工艺技术部、制造部都有人参加考试。“我们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我们深知产品的质量绝非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整体流程的配合。从设计开始,再到制造工艺,再到最后的成品,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有质量意识,都必须要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我们从设计到制造,每个环节都需要质量工程师。”

  在日立电器公司,很多并没有报名参加考试的职员也会参加公司组织的质量工程师培训。而王轶就是这个培训的内部讲师之一。“考不考试是个人的选择,但是能力的提高是每个人所必须要做的。”他认为,目前的考试教材在理论部分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在技术工具的运用方面,内容还不是特别新。“质量工作应该有前瞻性,教材的内容最好也能和时代结合得更好一些。”

  毋庸讳言,目前很多的企业还没有像日立这样重视质量工程师。在记者对一些质量工程师的采访中,最经常听到的问题就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说,在他所在的单位里,有没有质量工程师证书都是一样的工作,一样的待遇。考试、取证似乎成了完全的个人行为,单位一点也不在意。

  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的张立新认为,之所以出现企业不重视的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流程中标准化程度有限,教材中谈到的一些质量控制和分析的方法都用不上,因此就很难给企业产生效益。“这些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整体问题,不是一两个质量工程师所能解决的。”专家:引导、推动、提高认同

  “要实现《质量振兴纲要》提出的目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使我国产品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质量工程师考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福荣认为,质量工程师的岗位就是在质量的第一线,要实现我国质量事业的跨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质量工程师应该起到排头兵和冲锋队的作用”。

  如何提高社会对质量工程师的重视?韩福荣给出的答案是“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目前我国经济还处在一个逐步成熟的阶段,很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质量的认识依然有限。因此,韩福荣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能够出台一些配套政策,把质量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质量管理岗位真正联系起来。“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比政策更有用的是市场。”因此,要让社会真正认可质量工程师,就必须要提高全民的质量意识,提高市场对质量的认同度。

  韩福荣告诉记者,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质量工程师是一个很成熟的职业,其薪酬待遇要比其他职称的工程师高10~20%。在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招聘计划中,质量工程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相信,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制造”的质量工程师也将越来越体会到这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更好地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后记:

  质量是全社会的事情。质量工程师也理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尊重。

  可以说,一些质量工程师之所以还没有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的确和很多企业急功近利、忽视质量的心态很有关系。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曾经接到了几次举报,内容都是关于某些企业为了在名牌申报中给自己加分,居然去“借”质量工程师。此举虽为“急中生智”,却足以看出企业目光之短浅。试想一下,产品若难以保证质量,即便是当了“名牌”,恐怕也是无根之木。

  政策也是大家反复提到的要素之一。诚然,有了配套的强制法规政策,企业不敢不从,个人也有了动力,考试人气自然是步步高。但是,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终归是要跟着市场、跟着效益走的。提高质量、产生效益才是质量工程师赢得尊重的最大法宝。

  工夫在“考”外,实际上,工夫就在质量里,就在效益中。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燮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