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指标情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9:20 中国质量报

  这两天,某部一位副司长因为一句“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73%以上”,而招致来一片批评之声。

  无论这样的指标是否可行,但对于毕业生的关爱之情还是可以窥见的。另有一些指标却显得格外荒唐:吉林省吉林市清河派出所所长为了完成当年年度办案指标,竟然让“线人”花钱从市场上雇来13名民工充当“犯罪嫌疑人”;山西省的一些市县竟然对小煤矿的瓦斯
爆炸和死亡人数也下了硬指标:要控制在某某数字之内……

  毫无疑问,这些还在许多人头脑中存在的“指标情结”,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延续,是传统管理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反映。

  的确,国人头脑中有太浓厚的指标情结,从出生到上学,从毕业到就业,哪一项能少得了指标?

  这些事情,放在别人身上,许多人还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感觉好笑,但是,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来说,无异于五十步笑百步。

  记得曾经到一家企业去采访时,其“一把手”侃侃而谈:“我们采取了得力的措施,要求每个车间的成品率优良化都要达到97%以上,每个车间都至少要有两个QC小组开展专项课题……”“老总”以为这些手段可以彰显其过硬的质量管理。其实,反而观之,实不足取。

  制定绩效挂钩的指标,本意在于督促员工积极工作、提质增效。然而,由于不少单位在指标的制定和考核中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往往将一定时间内具体的数字指标分解到基层甚至个人,反而引起了副作用。

  譬如指标离实际距离太近,一部分人很容易就达到了或者早就超过了该指标,这时候,“指标”则很难调动这部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

  而指标离实际距离太远,则又容易让人产生“望梅止渴”之感,时间一长反而容易懈怠。其结果要么就是弄虚作假,大玩文字游戏;要么就是自暴自弃、随遇而安。

  更重要的是,以指标考核部门或员工的政绩容易陷入管理悖论,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出现重打击、轻管理、疏防范的倾向。试想,如果一个管理有序、防范得力、产品质量一直高高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班组,对于这样的“指标”又该是怎样地一筹莫展和茫然失措呢!

  恰恰,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指标,大家反而有了自我开脱的前提:反正97%就可以了,也不需要100%。所以,每个人或许还都留有一手!毋庸置疑,当我们行走在市场经济的大道上时,那些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指标早已成了明日黄花。客观地讲,制定指标并非不好,但更非一好百好。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对于他们来说,指标都不过是一个数量而已。但愿他们能早日将这种有形的数量固化为一种无形的理念。

  作者:王 越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