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香港文化圈中最有名的哈佛人,应该是读过哈佛也教过哈佛的李欧梵了。原因绝对不是他自己老挂“哈佛荣休教授”的招牌四处行走,而是别人总爱如此介绍。就算他如今明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很多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喜欢把他介绍为“哈佛大学来的李教授”。这多少反映了国人言必称哈佛的怪现状。查一查某些官员的简历,如果去过哈佛,哪怕是短期研修,也必定被大大地排在履历表的第一行。更有一本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热爆神州,不知多少家长想从这本书寻找为子女改姓“哈佛”之道的线索。
于是李欧梵自言:“既然连哈佛学生的母亲都能写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我这个货真价实的哈佛教授,为什么不能?”。终于他也来了一本《我的哈佛岁月》。可惜,要是李欧梵真以为这本书能卖得像《哈佛女孩刘亦婷》那么好,可就大误了。关于这点,我有个尚待确证的小定理,那就是“哈佛教授的书一定不如哈佛女孩的书畅销,而哈佛女孩的书又一定不如她妈的书畅销”。例子之一,是李欧梵常常称赞的韩南(PatrickHanan),去年出了一本中译论文集,集子的序就是李欧梵作的,也收在《我的哈佛岁月》里面。在这篇文章里,李欧梵把韩南夸赞成性格腼腆但学识深广得惊人的不世奇才。但各位,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在上海一家各式哈佛男女孩书堆在门口的大书店,我历尽了艰辛才终于找到这位韩南教授的中国文学论文集。
问题不在教授写的东西一定太深奥太学院。李欧梵这本书的散文写得就像他的人,平白、可亲、有趣,没有一点大牌学者的架子(据书中所言,哈佛教授们大多如此)。里面自然有很多求学治学的苦处难处,但读者们也一定会注意到李欧梵的“多情”。他在念研究院的时候,常去的余兴活动是舞会。虽然场上最受欢迎的是本科生和法学院的学生,但身为最不受女性青睐的文理学院研究生,李欧梵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随着音乐手足摇摆舞将起来,一舞之后如双方不弃则再舞,当跳到慢步舞的时候,就可以把脸贴上去,舞后问她电话号码,牢记心中或写在电话本上,以备不时之需”。
真正的问题是,对大部分人来讲,进哈佛就像进任何大学一样,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教贵子弟怎样走入这学习终点的指南,绝对要比告诉你即便是个哈佛教授还得刻苦求进的自白受欢迎。李欧梵离校二十多年回到哈佛任教,其中一个烦恼竟然是诸事缠身,再也不能像念书时那样到处听课,天天泡图书馆翻书。看《我的哈佛岁月》,有那么多曾经启发过教导过李欧梵的明师,如今不是成为过时的古董就是再也无人说起。他们也都曾孜孜不倦地埋首经卷,至死不休,却是为了什么?现在天天说要把大学搞得像哈佛的朋友,如果解不开这问题,又怎能凭空复制一座哈佛呢?
作者:梁文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