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产品秀 > 正文
 

沈从文见到的第一座城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06:18 深圳商报

  【天下行旅】

  这个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以一种好奇、惊叹的目光细心打量着这里的一切:商业的繁华,时髦的人事——那是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那时的洪江既时尚,又排场,有数不清的寺庙、会馆、钱庄、洋行、作坊、客栈、青楼、烟馆,而且几乎与内地各大城市同步,用上了电灯、电话等价格高昂的“洋玩艺儿”……

  沈从文见到的第一座城市

  —探寻洪江古商城的兴衰

  河水孕育出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形成需要有合适的自然条件,从湘西的地域概念上分析,洪江的形成,首先即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水上交通枢纽——这个有利的地理位置。

  如果说年轻的怀化是“火车拖出来的城市”,那么历史更加悠久的洪江无疑即是“河水孕育出的城市”。湘西的城镇大多与水有关,复杂而密集的河道像是一根根坚韧、柔软的丝线,将湘西大大小小的城镇相互串联起来,它们既给湘西带来了交通的便利与经济的实惠,同时也给湘西的地域文化带来了水一般的柔情,洪江,就处在沟通中南与西南之两大水系沅水与巫水相交汇的中心。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经济却相对滞后,水上交通的意义尤其显得重大,近代以降,洪江作为中南各大城市进入滇黔巴蜀的瓶颈之地,一方面,西南地区的各种资源如木材、药材、桐油等,均要通过洪江转换河道,方能进洞庭、入长江,最终运达武汉、上海等地;另一方面,武汉、上海等地的布匹、食品之类,也只有通过洪江才能够运抵西南,由此可见,洪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正因为有此便利,随着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洪江的地理优势也日益凸显出来,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洪江已俨然成为一个“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所谓“烟火万家,称为巨镇”(清·王炯《滇行日记》)的古代湘西之商业重镇。

  沈从文笔下的洪江

  洪江是少年沈从文所见到的第一座可称作都市的城市,这个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以一种好奇、惊叹的目光细心打量着这里的一切:商业的繁华,时髦的人事——那是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那时的洪江既时尚、又排场,有数不清的寺庙、会馆、钱庄、洋行、作坊、客栈、青楼、烟馆,而且几乎与内地各大城市同步,用上了电灯、电话等价格高昂的“洋玩艺儿”。许多年之后,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的沈从文,在追忆自己印象中的洪江时如是写道:“每年三四月春水发后,洪江游船颜色鲜明,在摇撸歌呼中连翩下驶。长方形大木筏,数十精壮汉子,各据筏上一角,举桡击水,乘流而下。就中最令人感动处,是小船半渡,举目四瞩,俨然四面是山,山外重山,一切如画。……在轻烟细雨里,一个外来人眼见到这种情形,必不免在赞美中轻轻叹息。天时常常是那么把山和水和人都笼罩在一种似雨似雾使人微感凄凉的情调里,然而却无处不可以见出‘生命’在这个地方有光辉的那一面。”(《湘西·沅陵的人》)沈先生的文字中固然有一种理想化的诗意存在,但他所把握到的湘西地域风情之美却的确是准确无误的。不过,作为一座商业化的城市,那时的洪江已经是鼎盛期过后走向衰落的时代了,中国传统的交通态势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洪江水上运输的优势正逐渐被汽车和火车所取代,时移势易,非人力所能挽回,洪江因水而兴,同样因水而日益显得偏僻,应该说少年沈从文见证了洪江最后的繁华。

  真正的商城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已经寿终正寝了

  我来洪江,凭吊的其实只是一个传统商城的形骸,因为真正的商城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已经寿终正寝了。如今漫步在洪江老城青石板铺就的街巷中,依然可见的仍然是一些败落的商业痕迹,这里有鳞次栉比的巨商豪宅,有融会了诸多地方建筑特色、再加以洪江本地地势需要而建的高大的窨子屋;这里有报馆旧址、会馆旧址、曾经的青楼和烟馆,当然,更多的还是各种商行和银行的旧址。这些显示着金融商业力量的各式建筑似乎在诉说着洪江的过去,那些高大的门楼、精美的木雕、以及错落有致的封火墙,处处隐藏着不堪回首的往事,处处透露着一座商城曾经的风华与骄傲。在传统中国,商人经商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起房,房子的气派与否对于商人而言相当重要,它既意味着商人的身份与地位,同时更以一种直观的视觉效果宣告了商人的经济实力。所以,商人之间在起房上的相互攀比之风可谓蔚为大观,在此洪江并非只是一个孤例,我们在著名的古代商城徽州和平遥等地均能看出一些端倪。而且,商人一旦有了钱,他们不仅要极力展示出自己儒商的一面,同时还要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各种配套的娱乐设施亦即应运而生,这些均使得洪江成为一个多元的商业化城市。当然,与所有因交通便利而兴起的商业城市一样,洪江同样是一个移民的城市,无论从建筑、风俗、信仰、饮食等各个方面,洪江虽然地处湘西南,却与周围的苗区与侗区颇有不同,在世风民情上呈现出一种四方杂陈的风格,比如,在宗教信仰方面即带有一种浓重的商业气息,这与湘西的多神信仰已颇有区别,另外,像闹新房时“三天不分大小”之类的风俗,也与中原几乎毫无二致,这显然正是移民城市所共同拥有的一种特点。

  洪江见证了中国传统工商业发展与衰落的全部历程

  说实话,走在洪江老城长蛇一般的曲折巷道中,远远出乎我个人意料的是,洪江老城区虽然经过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次大规模整改,但其规模却仍然相当可观,单从数量上来看,保存完整的明清窨子屋即高达380栋之多,这些很多已属“危房”的窨子屋大多为当地房产公司所有,因为缺少经费进行旧房改造而保留至今。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当时的政府与民间对于古商城的认识不足,既无意识去“开发”,也无意识去“保护”;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当时洪江在经济上的窘迫困境——也许,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正是这种人的无意识和地方经济的窘迫,才最大可能地保护了古商城的原貌——虽然这种无意识常常会造成更大的破坏,但与那些所谓的“开发”与“保护”相比,这种无意识也显然使洪江少了一些“作假”的成分,从而让我们最大可能地见识到古商城的原始风貌,这或者正是洪江古商城不幸之中之万幸吧。如果再从人的角度上来看,比较洪江古商城鼎盛时期的辉煌,今天洪江人的生活倒也显得恬淡与自足,虽然他们的祖先曾经大富大贵过,曾经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那些与他们何干呢?他们已经见惯了世间的兴废与轮回,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平淡的日子,世事如白云苍狗,生命如白驹过隙,就像商城余家冲11号的一副对联所写的那样:“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对于人生,他们又何须有更多的奢求呢?

  穿过时间的隧道,我们仔细检讨一下洪江建城的经历,作为一座商城,洪江其实见证了中国传统工商业发展与衰落的全部历程。在以农耕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洪江曾经的辉煌似乎足以给我们带来某种启示,所谓“无商不富”,但也只是仅此而已。古代洪江人曾将个体经纪人称作“提篮子”,这个名词即极其形象地传达出传统社会商业文化的面貌与格局——事实上,重农抑商的政策对于边远地区的影响虽然的确相对较小,却并不能使洪江自身的优势发扬光大,商业自有商业的运行方式,在传统文化的框架内很难产生出现代商业的运行模式,从这一点上说,洪江古商城的衰落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即使没有水上交通的式微,洪江古商城也仍然无法避免走向衰落的命运。这既是一座商城的宿命,同时也未始不是一种商业文化的宿命。

  作者:慧远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