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4年12月,我国已有从事纳米技术贸易的公司800多家,纳米技术研究机构上百家,但是目前我国纳米科技的产业化效果还不太理想,技术门槛较低的纳米产品在市场上占大多数。这是从6月9日举行的2005中国国际纳米科技会议上获悉的。
“我国的纳米材料研究已经有了基础,但是90%以上的‘纳米’企业是50人以下的小企业,纳米产业亟须提高科技含量。”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说。
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先开展纳米科技研究的国家之一,我国在纳米研究中创新成果不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3000多人的高水平纳米研究队伍,2004年1月至8月我国SCI纳米科技研究论文总数居于世界第一位。
然而,在我国纳米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由于许多纳米技术项目研发时间较短,属于启动阶段,缺乏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无缝连接机制,导致纳米技术成果不能顺利转化。白春礼院士等专家指出,虽然国内已建立了几十条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生产线,但是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较低的纳米粉体制备方面,市场上很多的“纳米商品”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米产品”。
此外,我国纳米研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研究群体相对分散,缺乏整体布局;多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不够,缺乏先进的实验设施,创新能力差;信息交流少,经费投入不足。
专家建议,在纳米技术未来发展上,我国首先要加强纳米科技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促进研究资源的整合、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学科目标的凝练,促进技术集成和技术创新;还应通过纳米产品标准制定、纳米技术的认证认可等工作,规范纳米科技产业化工作,提高我国纳米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李 斌 吴晶晶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