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 > 正文
 

欲提高水价先挤干“水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08:42 新京报

  一位建设部高官近日表示,中国水价的构成没有像国际流行的那样包括全过程的成本,而仅仅包含了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处理成本,因此中国的各个城市水价普遍偏低,中国的水价还有上升的空间(《新京报》6月8日报道)。

  的确,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浪费现象又相当普遍的情况下,在考虑老百姓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水价是必要的,但是目前的水价背后又有多少需要挤掉的
水分呢?如果不先挤干水价的“水分”,恐怕提高水价缺乏说服力,要老百姓理解、支持提高水价也是免为其难。

  毋庸讳言,水价的成本应该包括水资源的价格、水工程的成本、水处理的成本、水管理的成本以及污水处理的成本在内的全过程成本,然而在我国水经营还处于垄断的市场格局下,这些成本的核算究竟由谁说了算呢?不用说肯定是水经营企业主导话语权。因为信息的不公开直接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水的成本信息完整性只有企业自己掌握,而政府管理部门难以掌握,老百姓更是无从知晓。而且水管理成本计入水价会给水经营企业分摊虚高的管理成本留下活动余地,从而降低水经营企业改善管理、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如果因为水经营企业的管理缺陷导致水成本不合理上涨,让老百姓去为管理不善“埋单”,老百姓会服气吗?

  在英国,供水单位的经济运行、财务收支状况包括投资利润、运营盈亏等,每年除要向主管部门上报外,还要向社会用户公布。向用户收费的账单非常详细和明了,包括每一项收费细目的用途,以及扩大投资(如设备购置、管道维修、更新、改造等)的计划和说明,便于用户了解和监督。

  政府对水价格进行调控是国际惯例,因此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起水务公开的透明机制,并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着手提高水价之前,先挤干水价的“水分”,让老百姓看到真实、透明的水价。

  方家平(武汉公务员)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