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青岛构筑品牌发展长效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9:02 中国质量报

  “2005年以至今后的5年中,青岛市质量技监局将调整战略决策,以分局为依托,建立起以市、区两级为主的‘区域名牌产品培育机制’。根据企业档案,按中国名牌产品的培育办法,重点选育行业前五名的企业向名牌产品冲刺,做好名牌的引导和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名牌孵化器的作用。逐渐形成省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梯队式成长方式。”日前,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王连生就青岛市目前在名牌培育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记者描绘了未来5年青岛市名牌培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据王连生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市名牌培育工作已走过了20多年,并在家电、轻纺等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至2004年底,青岛市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1个,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但面对新一轮产业调整和市场挑战,青岛市在名牌布局发展、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掌握上,仍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王连生说,目前在青岛市已产生的名牌产品中,知名品牌布局和发展不均衡,致使名牌后续发展潜力不足,部分老品牌企业发展的包袱重,制约因素多,有些老品牌逐步消失,有些老品牌的恢复、重振工作也不尽理想。此外,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产品赖以生存的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拥有和控制能力仍很薄弱,企业还没有形成对自己主导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绝对控制,新兴产业创知名品牌的力度不大,竞争优势不突出,这些不利因素都制约着青岛市名牌企业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现实要求青岛市必须着力解决制约现有品牌提升、历史品牌挖掘、潜力品牌培育、品牌管理评价与保护以及本土品牌国际化的关键性问题。

  为此,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今年年初向青岛市政府提出了构筑青岛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即: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认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质量第一、技术领先”的原则,以现有名牌企业为基础,以建设电子信息、石化、交通运输设备、新材料的“四大工业基地”和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为导向,围绕青岛市产业发展目标,积极引导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立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强化质量管理,增加对高档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放大现有品牌效应,大力培育后续名牌。鼓励品牌企业以品牌资产为纽带进行企业或行业兼并,形成以名牌企业为龙头的各大产业领域的“结网式”品牌产业链和“集群化”产业集聚,按照“纵向提升层次,横向扩展阵容”的思路,推动青岛市品牌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属于青岛自己的拥有全球话语权的世界品牌产品。青岛市希望通过这一长效机制的实施,增强青岛品牌的发展后劲。

  王连生说,按照这一机制,目前,青岛市已将22家企业生产的20余种产品作为今年中国名牌产品培育和发展的重点。为此,青岛市质量技监局已与工商、税务、外经贸、知识产权等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合作,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共同向争创知名工业品牌的企业倾斜。

  作者:梁丽 本报记者 朱文达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