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产品秀 > 正文
 

绕不开的“布衣书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5:06 深圳商报

  我其实与“布衣书局”的掌门人并没有个人的交往,但是,他从东单新开胡同那栋张治中将军曾经住过的小楼里把书局残余的书搬走,的确让我有感触。他是因为维持不了昂贵的房租搬离无疑,旧书业的惨淡经营于此可见一斑。谢其章先生搬家时在场:“中国书店都不能完全靠卖旧书,何况你啊!”月前《新京报》报道“布衣书局”整版文章我只记得“他如今负债6万”一句话。上那个版面的大抵是有收藏癖的人,不过没有哪一个有“布衣书局”的掌门人这样辛苦地生存。他是靠了门口小店的烧饼鸡蛋汤果腹,凌晨三四点赶潘家园“鬼市
”的人。我在他发在“孔夫子网”上的贩书日记里读到,因为又是绳子又是布袋的,遭遇值夜的联防队员的盘问。大家喜欢他的笔名“胡同”,我则喜欢“胡同”贴在网页上照片的背影:永远的小平头,永远地准备远去的样子。他把老婆孩子扔在山东,把原先学的美术专业扔在爪哇国,一头钻进旧书堆里……

  我是在网上知道这个“布衣书局”的,并且喜欢读胡同用另一个笔名“三十年代”写的“贩书日记”。我现在倒觉得他把贩书日记发扬光大一下比卖旧书强,喜欢书的人是卖不成书的。去年他把“布衣书局”搬进那个小院别人还羡慕嫉妒呢,直让他请客。等我今年找了个时间真的自己前往,感觉布局并没有照片上的那样优越,当时他没在京,是小伙计告诉我“挺难的”。“布衣书局”喜欢招一些书友喝茶聊天,从他自己的网站知道钟芳玲等玩书的人去作过客。我知道潘家园经营有方的书贩子不曾有这样的雅兴。他们倒是租上了古玩城昂贵的门脸三五千一本地卖“红色收藏”呢。

  我从“三十年代”6月第一篇日记里读到的是凄凉,我老婆倒读出了悲壮。他的下一个落脚处是呼家楼,一个与旧书没有什么关系的地名。不知“布衣书局”会不会因为掌门人心情的变化而消失。不过,我知道,“布衣书局”一旦消失,胡同个人的境遇一定是改善了,旁人看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眼下是很多人愿意花巨款买假古董仿字画的时候,旧书的运气就没有这样好。喜欢旧书的人还往往是囊里没有多少银子的人:“假如下午没事,口袋里又有两个闲钱,那一定是要逛逛旧书市的。”指望挣这样人的钱来付门脸房租,大概跟指望卖了学术专著来付房贷首款一样。“布衣”大概明白这样的情形的。旧书里只有少而又少的珍本书能够赚来银子,世上又哪里来如许珍本呢!话说回来,胡同毕竟把“布衣书局”的牌子弄得书人皆知了,我等仍然希望保留这样一个品牌。将来的人谈新时期旧书业的“破冰之旅”,“布衣书局”和“三十年代”是绕不开的,更别说是研究网上旧书店的肇端了。

  作者:潘小松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