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首页 > 正文
 

“亡羊”之后,该怎样“补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9:26 金融时报

  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全面推进之时,中国国内金融大案却不断,大到董事长高管,小到银行职员,甚至是基层的“输机员”,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元人民币。一时间,商业银行成为金融犯罪的“重灾区”。

  “亡羊”之后,面对外界因其“对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的指责,国内金融行业特别是监管部门开始采取了“补牢”行动:于近期在全国银行
业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开展拉网式合规性大检查,对案件进行全面排查,把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针对银行业案件由过去的资产业务向负债业务转移的特点,将尽快研究制订《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工作尽职指引》;研究并出台《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履职情况评价办法》、《商业银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加大对案件的责任追究。

  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贷款风险管理,但金融案件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发生。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过后,究竟如何才能“补牢”?

  “补牢”,首先得补对地方。羊从哪里逃出去的,就要下功夫把那个地方封住堵死。找不准这个“出口”,补不实这个“漏洞”,在其他地方使劲再大、用力再猛,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比如有的单位发生问题后,不是从思想深处、工作制度上查找原因,而是“反思”事情是怎么被“捅”出去的,为什么没能隐瞒下来。像这样“补牢”,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当然,有形栏圈上的缺口一看便知,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要害问题和漏洞则比较难。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得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之重要。

  “补牢”,务必用真材实料。有的单位“亡羊”过后,也能抓住要害、找准根源。但在“补牢”时敷衍应付、草草了事,没有把功夫用到家。“补牢”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亡羊”,决不是为了作秀给人看,因此尤其要真抓实干,不能走过场。对待工作中的漏洞,只有像用钢筋水泥堵管涌那样,才能真正封住堵牢。如果仅用稻草、树枝之类,满足于把漏洞暂时遮掩起来,那样也许骗得了一时,骗不了长久,“亡羊”之事免不了继续发生。

  “补牢”,还要善于举一反三。既然已经出现了“亡羊”的洞口,那么很可能还会有暂时尚未“亡羊”却很快可能“亡羊”的隐患。几乎所有的案件,都是一个个漏洞得不到及时弥补结出的恶果。“船到江心补漏迟”。如果我们只注意补好已经发现的“明洞”、“大洞”,满足于表面之功,而不去检查那些“暗道”、“小洞”、征兆、苗头、隐患,防患于未然,那么很难避免再次“亡羊”。暂时没“亡羊”,不等于将来不“亡羊”。因此必须切实建立经常性查“牢”、“补牢”的安全机制,无论工作基础多么扎实,无论形势多么乐观,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定期做好“补牢”的工作,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有隐患、有漏洞是正常现象,怕的是麻木不仁、见怪不怪。许多事实说明,盲目乐观、高枕无忧,是最大的事故苗头,是最可怕的安全隐患。

  作者:谢文军 艾施跃 范传新

  (来源:金融时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