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多年来,潍坊的农户贷款总量一直居于山东各城市前列。然而,记者近日从人行潍坊市中心支行获悉,伴随潍坊在农业生产领域各要素的不断发达,农业生产已逐步由小规模向产业化阶段发展,全市农村经济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良好转变,由此引发农户贷款投放发生了一些变化。据统计,截至4月末,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较年初增加6.18亿元,同比少增8.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43.4%,同比下降2.93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传统种养业农户贷款需求明显减弱。统计显示,2004年潍坊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38元,增长13.2%。使多数农民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基本能够满足粮食、蔬菜、瓜果种植和小型养殖项目等的资金需求,为今年的春季农业生产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传统种养业农户对贷款需求量呈减少趋势。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使农村信贷投向出现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二三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个体私营业户发展迅速。如安丘市9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由农民兴办的达846家,占92.3%。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信社信贷结构出现新的变化:潍坊市农信系统在今年前4个月农业贷款同比少增6.87亿元情况下,而农村工商业贷款同比多增3.11亿元。
贷款利率及农资价格不断攀升,进一步减弱了农户贷款需求。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信社拥有了更多的贷款定价权,利率浮动空间不断扩大,由原来的最高上浮60%扩大到目前的最高130%。据调查,目前多数农信社对一般农户贷款执行利率浮动幅度过大,按照信用户和非信用户的不同信用等级,分别上浮80%和100%,比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高出4个百分点左右。而今年一季度,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已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在农资价格上涨情况下,过高的贷款利率必然加重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本,使许多农户对贷款需求望而却步。
记者注意到,在潍坊市反映出的春耕时节农户贷款少增现象,比较明显地折射出现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减少贷款对农业生产和农业设施的投入,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对此,要进一步完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使不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强窗口指导,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来源: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