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北京工艺美术渴望振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07:24 中国质量报

  “粗制滥造的产品不仅冲击了正规的工美企业,也毁坏了整个行业的信誉。”5月25日中午,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对记者说。

  1975年到2005年,是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由辉煌到没落的30年,验证了那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自身体制和市场环境变化,似乎还应该归根到一个源头———产品质量。

  1975年到1985年间,是北京工艺美术行业最辉煌的时期,当时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是出口创汇的主打商品。而且当时恰是外贸出口权还没有放开的时期,整个北京工美产品的出口都要通过北京工美进出口公司。“当时整个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的生产模式就是:北京的工艺美术企业设计、试制,然后把订单交给散落在北京、河北、山西等一些农村乡镇加工点来做,北京的工艺美术师会到这些生产车间指导生产。待加工完成后,由北京的工艺美术企业重点做一些后续的工作,比如洗烫、包装、发货等。”北京禄颖兰釉艺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经理李佩卿说。

  “这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这种生产模式解决了就业,创造了大量外汇,但是却使产品的质量不可避免地下滑了。还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培养了很多后来成为北京工美企业竞争对手的、技艺并不成熟的民间小作坊。”李佩卿说,“在外贸经营权放开后,他们就开始自己组织出口销售。因为成本低,占领了国内外的市场。但是其产品低劣的质量已经严重败坏了行业的声誉。”

  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讲,1987年访德的时候,德国代理商曾向他抱怨说,从中国进口的景泰蓝在灯光的烘烤下会“流水”。“这是因为点蓝(即给铜胎上釉)工艺太差,釉面开裂,用蜡抹平这些裂痕,一热还不往下流。”

  “北京市政府希望通过建立‘百工坊’,来保护、带动、振兴和繁荣北京传统的工艺美术市场,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粹,我们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京城百工坊艺术品有限公司副经理张新超说。

  2002年9月6日,汇集17类濒临灭绝的手工艺术、100多位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的“京城百工坊”在北京市崇文区祈年殿大街南端祈年苑内向世界敞开大门,“京城百工坊”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投资近两亿元人民币,先后设置了30多间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聚集了包括景泰蓝大师张同禄、玉雕大师李博生、雕漆大师文乾刚在内的几十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大师级人物,集中了玉雕、牙雕、景泰蓝、泥人、内画等30多个门类的技艺。最能体现京派风格的就是“燕京八绝”———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和宫绣,这些宫廷绝活也在百工坊里一一展现。

  记者在百工坊还看到了一本标题为“景泰蓝新釉料及工艺应用标准研究”的招标书,这是百工坊与北京市科委及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合作进行的试验。据了解,首批进行成分工艺分析确立标准的,除了景泰蓝之外,还有雕漆。这两项标准确立的时间定在了今年12月底之前。

  《论语·子夏》里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无论对于大师,对于整个行业,还是对于搭建这个舞台的百工坊来说,都还有一段路要走,而质量则是永恒的主题。

  作者:本报记者 罗 兵/文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