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不可姑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08:28 中国质量报

  苏东坡并非无神论者,但他基本上不信鬼,却喜欢听别人讲鬼神的故事。有人问他,你既然不信鬼,为什么要让别人说鬼呢?苏东坡答道:“你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他胡乱地那么一说,我也就胡乱地那么一听,或者说,他瞎说,我瞎听。

  “姑妄”的态度,或许是这位中国文化史上数一数二的大学者人生观的最好写照。事实上,对待世间神秘现象和虚无之事能够真正达到“姑妄”境界的知识分子并不是很多,而
绝大多数传统知识分子在禀承儒家思想里“子不语”以及“不知生,焉知死”的教条的同时,也几乎与孔子一样在此事上保持了一贯的审慎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前提是,这些事情相比于以“修、齐、治、平”为目标的人“生”大事来说,显得并不十分要紧,而“死”以及与之相关的神秘或虚无现象,就“生”而言,尚不具备“知”的能力。然而,“不语”一直还有一个更为隐蔽的假设———“怪力乱神”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存在甚至可以左右“生”及决定生之目的。孔子本人在晚年痴迷于显然属于“怪力乱神”丛书的《易》,并韦编三绝之,正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儒家思想对神秘和虚无现象避而不谈,与其说是出于“知”性考虑,不如说是对此讳莫如深,深感“天意难违”,以至于后世研究者总有理由说儒家思想在鼓吹积极“入世”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神秘主义的宗教色彩。

  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否可以以“儒教”称之,目前学界尚有不少争议。但是,“儒”与“教”长期关系暧昧,却是不争的事实。从“入世”开始的传统知识分子,不管其最终目标达成与否,他们在生命的某个关头,几乎无一例外地因思考“死”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而向或道或释投降,从而使“焉知”的审慎堕落为“不语”的反动。翻遍正传稗史,你除了能够看到鲁迅所说的“吃人”两字之外,还能发现“迷信”两字分外显眼。虽然苏东坡的“姑妄”态度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几近于“大隐于朝”,或者说,他“游刃”于儒家思想内部,并“有余”于以儒戏儒的调侃,端着儒家的饭碗,里面却放着各种思想的大杂烩,但他的“姑妄”依然是一种半迷半信状态,未能破解有关生死的那盘“珍珑棋局”。

  聪明如钱钟书者,从另外的角度对比了中外传统知识分子的迷信表现,找到几个“姑妄”大家。其一是南宋大哲学家、“心学”创始人陆九渊。陆氏信佛,他弟弟嘲笑他说:“家兄溺此教,何利乎?”他回答道:“若果无冥道津梁,百岁之后,吾固当与汝等。万一有罪福,吾则分数胜汝!”又一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Pascal)。他劝人虔奉上帝,说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就好像赌博下注,胜则有大利,负却无毫发损失,只不过扔掉几个钱而已。这二位的想法虽然有机会主义的嫌疑,但他们的逻辑分析很高明。相比较而言,如果说苏轼的“姑妄”是疑者从无,或者是疑而不信,那么陆、帕两位则走得更远,其“姑妄”态度是疑者从有,或者是疑而半信。

  考虑到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机会主义成分更多,而且还时常佐以实利主义,“怪力乱神”的东西不仅被信其有,还被明目张胆地“语”到生活的每个细节。即使在可以通过科学技术上天入地的今天,民间依然有力量使“怪力乱神”与科技同步。现实中,一个典型的“怪力乱神”科技化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参与数字化的迷信活动,比如网上算命。

  不要以为“姑妄”是一种高妙的人生境界,它只不过是在有限知识内的不得已的折中选择;也不要以历史中的某些大家为参照,他们的局限性早已显得可笑;就连历史中那些朴素的唯物论者,除了补丁错落的朴素情怀之外,其提供的现代意义亦不足以指导越发趋向于实利的人生。

  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恐怕只能是,教育自己以及自己可以教育的人对待任何严肃的问题不要持“姑妄”的态度。现代迷信并不比古典迷信复杂或先进多少,更多的时候比古典更蹩脚,因为这种东西现时存在的最大基础是经济利益,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剩下要做的比较有效的一件事是———看好自己的钱袋。

  作者:胡立彪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