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回望《财富》论坛:中国人在大格局中崭露头角(05-20 11:0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11:04 中国消费网

  记者专访国务院新闻办国际局副局长徐英

  昨日上午,连续“奋战”了多个不眠之夜的国务院新闻办国际局副局长徐英终于睡了一上午的懒觉,因为筹备近一年的2005《财富》全球论坛已于前天下午正式闭幕了。作为此次论坛的中方协办者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回顾3天的“风云际会”,徐英昨日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高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在财富全球论坛这样的“大事件”和“大格
局”中崭露头角,令世界瞩目。

  曲终人散时内心涌起一段旋律

  记者:3天的2005《财富》全球论坛终于结束了,从你个人参加办会的感觉来讲,这次论坛的收获有哪些,同时还出现了哪些不足和教训,你能不能大概地做一下盘点?

  徐英:我记得在论坛开幕前夕,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即将召开的2005年《财富》全球论坛用几个词不定期概括:群贤毕至、风云际会、激荡思想、共创未来。在论坛闭幕的时候,我个人的感觉是确实如他所言。

  我记得在5月17日那天,时代华纳董事长兼CEO帕森斯先生,因为美国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急着要赶回去,他跟赵启正告别的时候说,“毫无疑问,在中国举行的3次论坛中,这是最成功的一次。”他说话的时候是17日,当时我们并没有人云亦云,因为论坛还没有结束,但是整个论坛结束之后,我们感觉到帕森斯先生所言极是。应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而且是极为成功的会议。

  5月18日下午,在曲终人散的时候,我站在大堂里,有一种感觉,我的心中突然涌起一段旋律,很像是《今夜无人睡眠》,又像是《友谊地久天长》。我想,通过这次论坛,群贤们的身影会长久地留在此地,那些从世界各地飘来的风云,依然会驻足北京,而思想的激荡,正像大堂里的鼓声一样,空明而绵长,我们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中国企业家在大格局中崭露头角

  记者:这次论坛对于中国来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思想还是日后跨国公司带来的投资和财富?

  徐英:这一次的论坛同上两次论坛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方面参加论坛的阵容、水准、能力、国际知名度、社会知名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从媒体学的角度看,他们是舆论领袖和社会领袖,他们的社会责任很重。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社会关系来分析,中国的企业家肩负重担,是大格局中的人。

  我记得有条手机短信特别有意思,“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舍群得,看智慧;做大做小,看格局;可快可慢,看点悟;是成是败,看坚持。”我为什么要提这条短信呢,我觉得刚刚闭幕的论坛,至少对我们国人来说,是一件大事,是一个大格局。在这个大格局中,中国的高官、企业家、专家学者崭露头角,而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引起了国际同行的瞩目。

  其实,一个成功的企业,它的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的程度都很高,也非常讲究企业文化,讲究企业家精神,讲究社会责任,讲究学习和进取,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力争走在行业的前沿。我参会的感觉是,这些国际经济界的风云人物,尤其是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中,我仿佛看到了上面我讲的那些成功的元素,正在我国大地上风起云卷,这是令人欣慰的。

  我相信有一天,我国的企业会占据世界500强之林的一大片。

  应该鼓励中小企业的勃兴

  记者:一些国内的媒体认为论坛纯粹是美国一家大企业搞的商业化活动,为什么我们中国那么重视,付出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承办这个会议,你是怎么看的?

  徐英:我确实注意有这么一种看法和说法,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几十年之后,今天依然需要更加迫切地了解世界,世界也是更加迫切地需要了解中国,在这种大背景之后,类似如前所说的风云际会的大格局、大交汇的活动在中国召开,我本人是持欢迎态度的。

  总的来说,在这么一个浓缩的时段内,在全球范围内,商业界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精英人士、高端人士,云集北京,本身就说明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北京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这也是我们表达自己、说明自己的良机,而且,从长远看,国际金融界、商业界巨子来到中国,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观察中国,必然对他们对未来的决策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影响作用。

  记者:听赵启正主任说,国务院新闻办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合作很多,而且也一直在进行,下一次大的合作会在哪个领域?

  徐英:其实,我还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这次来参会的都是大企业的负责人。实际上,在一个富有活力的社会里,除了对大公司有需求外,我觉得要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社会活跃的细胞,是发明和创造的重大的源泉,而且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在大的格局里,必须有大量的、活跃的、积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来为整个社会增色,为中国这部巨大的机器增加活力。

  我们应该有更宽广的胸怀来拥抱中小企业领域的事物,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也要鼓励中小企业的勃兴与发展,这是我们中国经济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编辑:刘洋)

  作者:新京报郭晓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