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曝光台 > 正文
 

九寨沟生态遭遇破坏 人间天堂环境已不堪重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 10:27 中国消费网

  “九寨沟很拥挤很拥挤,这样下去这个著名的风景区很可能就要被旅游给毁了。”王振鹏,35岁,长沙人,职业是医生,另一身份是热心读者。5月7日下午,他给新闻热线打来了电话,流露出非常失望的语气:“我刚刚从九寨沟旅游回来,也许是我对九寨沟的期望值过高,实际情况和我想像的生态环境一点不一样,令人痛心。”

  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独特的景观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传统
的藏民俗资源,相得益彰,使它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自2000年后,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并且数量年年递增。除了游客的破坏,还有一些影视剧出于商业利益,也纷纷选择到九寨沟拍摄,使得九寨沟“不堪重负”。

  有九寨沟这样困境的景区,全国不在少数,诸如都江堰-青城山、海螺沟冰川、峨眉山这样的景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态被破坏的现象。我国首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张家界,曾因在主要景区内兴建大量商业建筑而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出示红牌,勒令整改。云南玉龙雪山也因建索道砍伐了数千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加上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了小气候变化,使原本终年积雪不化的雪山出现了夏秋两季雪山无雪的恶果。

  破坏中的生态环境

  王振鹏向记者详细描述了九寨沟目前被破坏的现状。

  “首先是九寨沟的基建热。在沟口的漳扎镇,不仅能看到多处有塔吊的建筑工地,在我住的扎西宾馆边,正在修路的震动式压路机,把宾馆的楼震得不断颤动。沟内也是一样,九寨沟管理局正在多个景点修栈道,住在九寨沟民俗村的藏民们,也都在抓住机遇、大搞基建。据我了解,最近九寨沟管理局不允许游客在沟内住宿,游客如要细看九寨沟,需第二天再买门票进来。”王振鹏继续气愤地说,“我听导游讲,九寨沟平均每天可以接待1.2万人,而景区规定的最高限额也是每天1.2万人;但是事实上在淡季时游客达不到1.2万人,而旺季每天最多进入景区的有2.2万人以上,就比如现在的黄金周,常常要用网上预先购票等形式,限制散客的进入。这说明九寨沟现有宾馆的接待能力,已经超出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再建新宾馆,不仅将造成宾馆业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更将过分破坏景区及周边的原始风貌。”

  “在九寨沟内日则沟的第一个景点,我面朝镜海、背靠公路,席地而坐吃野餐,视线所及是微风吹拂下的一池波光粼粼的净水,那真是一池自然的、原始的、从没有被人类扰动过的净水。在九寨沟,甚至在去九寨沟沿途看到的很多湖泊,无一不是这样的晶莹剔透,可以看到十几米深的水底,这里确实是人类没有扰动过的又一例证。这些原始的景色,应该就是九寨沟的魅力之所在,也使我深感‘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王振鹏顿了顿说,“当我沉浸在这如画的美景中时,背后的公路上驶来了只有现代文明才能生产出来的豪华大巴。坐在这现代与原始的结合点上,现代文明与原始风貌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让我感到了一阵阵莫名的惆怅……形成巨大反差的决不仅仅是这些,九寨沟到处是保护环境、追求自然与原始的宣传和沟里沟外的基建工地;盆景滩边那施工用的柴油机的轰鸣声与镜海的恬静;中巴车为了环保改为天然气做燃料后,景区内的洒水车和基建用的载重货车依旧喷出来的浓重的柴油车尾气,都形成了巨大反差。在进入九寨沟前一天晚上,我住在川主寺的金景宾馆。一上楼梯,我们就闻到缓台下一大堆用黑色塑料袋装的垃圾正在散发臭气;再一细观察,宾馆餐厅的污水,更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我们随后了解到,川主寺多家宾馆饭店的污水,都是直排进岷江。”

  最为轰动的一次破坏

  其实,公开报道的九寨沟自然景观被破坏的事并不在少数,其中以“张纪中的《神雕侠侣》剧组破坏自然景观”最为轰动。

  去年11月,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揭发,原本禁止游客“触水”的九寨沟,破例让张纪中的《神雕侠侣》剧组多次“下水”拍摄。该知情者还指出,在张纪中的要求下,这部戏的选景都是九寨沟最美的地方,包括著名的珍珠滩瀑布。他向媒体透露:“张纪中不懂得怜香惜玉,让摄影师来回在水中走动,还让马匹在里面拼命折腾,这些都伤害了九寨沟的水环境。在没人管的状态下,工作人员也肆意破坏,把珍珠滩瀑布四周的青苔踩得七零八落,有些地面甚至已是一片空白,连植被都被破坏了。”这个消息引起了公众一片哗然。

  事隔一个月,歌手李进再次公开出具证据举报张纪中的《神雕》剧组严重破坏大九寨景区的两大自然景观——神仙池和钙化瀑布。在他给国家环保总局的揭发信中这样写道:《神雕》剧组在神仙池钙化层上非法搭建用于拍摄的人工景观,破坏了自然景观协调性,更严重的是对钙化层形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肆意践踏神仙池钙化堤,留下几十个可能多年也不能修复的印记(相关人士指出,假如有50个剧组在九寨神仙池做出同样的事情,这个需要百万年钙化过程才能形成的仙境就可能毁于一旦)。李进认为,《神雕》剧组身为公众极为关注的群体,却为人类的生态保护做出了最坏的示范。

  为了求证,记者联系上了九寨沟风景区管理局的苏先生。在采访中,他坚称自己不清楚当时九寨沟水质被污染的情况。“这个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当时《神雕》剧组在这里拍戏都是领导直接批准的,所以,应该是在多方考量下剧组才这样做的。”

  其实,张纪中本人曾在第一次被揭发的时候,提出愿意免费为九寨沟拍摄耗资80万元的宣传片作为补偿。事隔将近半年之后,正在北京做《神雕》后期工作的张纪中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口气有些无奈:“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你们没有必要还是拿出来说。我该说的该做的都说了做了!”当谈到80万元免费拍风景宣传片,张纪中这样解释:“我们的确拍了几卷九寨沟空镜头的带子,临走的时候已经交给了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让他们自己剪辑,不过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是感谢九寨沟当时一个多月的照顾,而且正好有多余的镜头,当然不要让它浪费。”他向记者解释,拍宣传片只是义务,并不是因为破坏九寨沟的风景而“亡羊补牢”。

  至于张纪中免费拍宣传片,苏先生说剧组能在九寨沟拍戏就是免费的宣传,就如当年《英雄》在九寨沟拍摄就做了很好的形象宣传,他并不肯作出正面回答。

  二十年生态变迁

  “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桑塞尔博士在内的国外一些专家的观点是,九寨沟20年后可能会消失。”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他的语气中透露着担忧。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做关于九寨沟的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按他的话说,他致力于九寨沟的生态环境研究已经整整20年了。“早在1985年左右,我自己还在念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涉足九寨沟的生态环境研究,到今天,九寨沟之行差不多已经有八九次之多了。”

  张捷向记者回忆起他知道的九寨沟的最初情形:“现在的九寨沟县原来叫南坪县,1998年才正式更名。但是如果你翻开1978年以前的四川省地图,在上面是找不到九寨沟的地名的。在地图上的南坪县附近只有‘林场’两个字,其实这就是九寨沟的前身。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九寨沟内只有山间小道,藏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沟一直鲜为人知。1966年,大队人马开始进驻九寨沟地区,砍伐森林。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处具有珍贵保护价值的自然风景区。直到1975年,国家农牧渔业部派出了一个调查组,对九寨沟地区进行了综合考察,才发现这是一处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在世界上也是罕有的优美景区。同年,中国林科院院长、著名的林学家吴中伦教授在考察后上书四川省政府及林业部门,呼吁要很好地保护这一奇美的自然景色。四川省政府有关部门当即发文指示,九寨沟则查洼、日则沿沟200米以外才准予砍伐。1978年,当地政府开始研究商讨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有关事宜。当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终于下令停止在九寨沟采伐木材。其实,当年砍伐的后果仍然存在,比如今天我们看到沟口一带没有树林。”

  1984年,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当年的九寨沟根本没有现在这么火热,游人数量也远没有今天这么多!”张捷说,因为开放之初,当地的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每年的客流量仅有几万人次。“游客到九寨沟,住宿的地方还是以前伐木工人的招待所。”张捷指出,九寨沟早期的开发完全是探索式、粗放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个时候的游客享受的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真正的原始森林风貌,深入到森林的内部。而现在游客们参加的所谓生态旅游,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概念上的,他们与自然的接触是被限定了范围的。

  “我最初一次进沟的时候,由于游人尚不多,地面上有着厚厚的一层苔藓,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这些在如今的九寨沟游览区域已经鲜见了。当时进沟,我们还能见到许多大瀑布。后来因为修路,不少瀑布就消失了。现在我们还能根据路的位置和走向判断出一些地区原来存在瀑布。高瀑布原本很多,但是现在也很少见。这也许和当地的河流变化有关,但也不排除是受到了游人的间接影响。”说话时,张捷的语气不无遗憾,当时不仅自然风貌保持着原始的风光,就连当地人也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并不愿受到太多的外来打扰。“我记得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时候到沟里,我们见到了当地牧民放养的羊群,有人想与羊群合影留念,结果看羊的小牧童死活不同意,他觉得我们来给羊照相,就会将羊的灵魂带走,打破当地的宁静。”

  但这一情况在1987年以后,尤其是1990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九寨沟的旅游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游客数量成倍增加,而其发展模式仍然沿袭了早期的粗放型模式。旅游者蜂拥而至,九寨沟内忙着修葺旧屋,平地起新楼,几百户人家都成了客栈,有的还建起了带“星”的宾馆,整个沟里竟然有5000多张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砖、马赛克、卫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虽然有关部门早就要求九寨沟要“沟内游,沟外住”,但是很长时间九寨沟都处于“屋满为患”的状态。“1990年左右的时候,我去了一次九寨沟,确实很为当时看到的情景担忧。不讲规划的房屋大批出现,废弃的建筑材料随意堆置,土质和植被被伤害。宾馆饭店四周污水横流,垃圾丛生。水质也很差,水是九寨沟的灵魂,素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但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到了2000年以后,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足足堵了几个小时,有的游客在沟外排队排到夜里也没能进来,沟内沟外的旅馆均爆满,不少人睡在车上。回忆起这种景象,张捷不胜唏嘘。

  生态保护的成效

  在讲述完九寨沟20年来的生态变迁后,张捷继续说道:“对于‘20年后九寨沟的美景将不复存在’这个观点,我认为虽然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情况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危言耸听。”他向记者解释,他刚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也吓了一跳,但在他最近一次对九寨沟进行了实地考察后,他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其实两个结论的差异可以看作是两种不同学术观点争论。关于‘20年后九寨沟消失’的结论是依据景区的游人最大容量得出的。所谓‘容量’指的是风景区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处于正常水平的条件下所能接待的游人数量。过去,学术界一直将‘容量’作为一个景区是否过度开发的衡量标准。我认为这个立足点有些片面,在实际评估当中,我们应该以景区生态环境可接受的最大极限量作为判断标准。按照这个概念来理解,景区的容量实际上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态地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陌生的概念,张捷举了个例子,“比方说,按照过去一个游人对景区的破坏影响程度来计算,景区的最大容量为1万人次/日。但是通过改进管理,增添相应的环保设施后,单个游人对环境的破坏可以降低到过去的一半,那么景区的最大容量就可以相应地扩大到2万人次/日,实际上总的影响程度和过去是持平的。”

  张捷表示,九寨沟景区的管理者正是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单个游人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从而保证景区的游人容量。“所以我们不能光看到年度游人数量的增长,就简单地判断破坏程度在加剧。”

  “其实游客对于九寨沟的破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游客进入森林后,对林区土地的践踏,对树木的触摸等,这些是对景区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影响;其次,大量的游客到达九寨沟后,食、住、行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当地居民为了接待游客而过度地消耗当地自然资源,这些是间接的破坏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会对九寨沟的动植物正常生长有所影响。”

  张捷认为,他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九寨沟管理部门针对这些问题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之前,有关方面就曾提出“沟内游、沟外住”的构想,但是由于早期一窝蜂式的发展,这项措施一直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2001年5月1日起,九寨沟管理局下了死命令:景区内的宾馆饭店一律关闭,游客一律“沟内游,沟外住”。投资近百万元的跑马场也在一片责骂声中被拆除。管理局从每年的门票收入中拨钱给当地居民作生活保障费,同时安排当地人给景区打工。沟里1000多居民绝大部分都在景区内找到了保洁、护林、消防、票务等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农民自觉地退耕还林还草,64000公顷的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恢复到63.5%。从2001年7月1日起,九寨沟管理局又实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所有旅行社都必须在网上预订,给沟内减压。

  为了避免游人直接践踏林区,九寨沟管理部门投资了数千万元在各景区建立起人行栈道,游人全部在栈道上行进,既能不受干扰地观赏美景,又可避免直接接触景区。为了满足游人接触自然的愿望,有关部门在一些次森林地带用铁丝网圈出一定的区域,让游人在限定的范围内直接“下地”,而更多的原始森林则被封闭在游人活动范围之外,这样以较小的代价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生态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同时在景区栈道、景点(不影响景观)已修建17处钢架结构游人休息厅,集观光、休息、购物(限饮料、干杂食品)于一体,每个休息厅可容纳50至100人。为了解决游客的吃饭问题,管理局在沟口兴建了惟一的一个带环保设施的餐厅。

  车辆不得进入景区,游客一律乘坐环保大巴。目前各候车点已安装了7个隔离栏,做到人车分离,有序排队上车。改变以往乘车时拥挤、争位的现象,保障游客乘车秩序,便于观光车灵活调度。

  令张捷印象深刻的是,景区内还采用了不少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环保设施。“景区内原本是旱厕,游人的排泄物就地处理。现在28座生态厕所取而代之。这些环保厕所采用电子监控,自动更换保洁用袋,排泄物通过自动打包后,由专用清洁车运出景区进行处理。还有8辆车载式流动厕所。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非常好。”

  张捷告诉记者,原本在九寨沟沟内设有垃圾厂,景区内产生的垃圾就地埋在山里,这对九寨沟的破坏可想而知。现在诺日朗、火花海两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启用,景区内的生活垃圾也一律运出沟外处理。

  管理局还委托四川省环境科学院制定了九寨沟环境保护规划和景区污染防治规划,建立了九寨沟环境监测站,开展水质、大气和噪声等监测。

  “九寨沟目前的生态保护措施在国内而言,是做得最好的。”张捷非常肯定地说。

  “有可能在20年内消失”

  九寨沟目前的生态保护措施真的无懈可击了?对此张捷也承认,尽管景区的环保工作十分出色,但由于各种无法预料或者控制的因素,九寨沟的环保不能说没有一点问题。“人行栈道的修建,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林区,但是游人活动的范围也因此缩小了,在旅游高峰时期,栈道将会十分拥挤,游人的安全性也许存在一定的隐患。由于九寨沟内人行栈道的建设,使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两栖动物觅食、繁殖地被一块块分割开,破坏了动物原来的生存地。造成很多个体动物无法正常觅食、繁殖,进而使大量个体死亡或迁徙。另外,涂有涂料的人行栈道紧贴地面,这些涂料可能形成化学隔离带,影响周围爬行类动物的活动。而且有个别素质不高的游客,无视景区规定,私自离开栈道,进入林区,这就让我们的辛苦白费了。还有一些游人将喝剩的饮料倒入湖水中,直接影响了水质。为此,当地部门曾经在湖泊周围设了铁丝网,就是为了防止游人向湖泊内投掷鱼食、垃圾等物,影响水质。但由于这些铁丝网网眼过小,动物无法穿越铁丝网到湖泊中饮水,有迁徙习惯的动物也因铁丝网的阻碍无法顺利迁徙,这给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一定隐患。

  张捷教授建议通过增强罚款的力度来规范进入九寨沟的游客的行为。同时他也指出,有关部门应该学习广西石林的经验,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科研经费,公开对外招标,主动请国内权威的专家学者到九寨沟来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而事实上,当记者就王振鹏所反映的问题询问九寨沟风景区管理局的时候,其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显得有些不耐烦:“黄金周期间我们并没有接到非常严重的投诉,小问题肯定有,这是不能避免的,但你所提的这些问题我们没有收到正面投诉,因此不能给予回应。”就这样以简短的回答结束了记者的采访。再次致电,该电话已经处于盲音状态,没有再接通过。

  诸葛仁博士是“绿色环球21”中国代表处的首席代表,“绿色环球21”是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合作研究中心(STCRC)和绿色环球亚太国际(GGAP)在中国联合开设的代表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旅游收入的暴增就是旅客的暴增,原本是人间罕有的景点,遭遇不停‘践踏’、‘赏玩’,终于不堪重负,发生了一系列‘事故频发’。武当山遇真宫大殿遭火焚;武陵源、张家界更因过度商业化、城市化而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警告……旅游的背后站着强大的利益作为支撑,旅游大车车轮前滚的速度一定不会降低,而且获得巨大利益也是强民富国的正经之道。可是搞得太多了,必将造成旅游资源的不断缺失。陕西乾陵地宫藏有巨宝几乎无人不知,有专家预测,乾陵地宫如果将所有宝藏完全开发,将使当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个百分点。这巨大的利润驱动当地政府近年来不断申报开掘地宫批文,可是迟迟未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能确定对这批资源是否能够完好保护,开发旅游后,这批资源能不能完好如初。可见这旅游业发展的本身就是一场尴尬之旅啊。”

  “不可否认,九寨沟在前两年生态保护上做得非常到位,但是近年来有所退步。前些年,也是世界保护遗产的湖南张家界,因在景区内开发建设过度,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警告,至今不仅对进入景区游客的数量有严格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对不符合景区规划的建筑,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其损失是十分惨重的。张家界的教训,值得九寨沟借鉴。决不可以重蹈张家界盲目开发建设的覆辙。”

  诸葛仁指出,岷江下游的成都、嘉陵江下游的重庆,甚至整个四川地区的老百姓,都知道平均每天来九寨沟的1.2万游客仅门票一项,每年将给管理部门带来6.35亿元的收入。“但如旅游者所描述的,他所住饭店周围带给下游老百姓的是源源不断的污水时,他们还能像今天这样以九寨沟为自豪吗?”

  诸葛仁分析了九寨沟现状的形成原因:“巨大的游客数量和不良旅游行为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破坏构成直接威胁。九寨沟所在的漳扎镇,沿着白河岸边十几公里,依山傍河的酒店鳞次栉比,有的楼间距不超过两米。2002年和2003年九寨沟的进沟游客人数分别为125万和110万(受非典疫情的影响),而2004年的游客数量达到200万。为了保护好这块珍贵的人类自然遗产,限制进入人数将是首选方案,目前,九寨沟旅游管理局已经实行100%旅行团网上预订,用以限制游人数量,当前的日进沟游客限量在13000左右,而九寨沟的日最佳进沟游览人数应为6000人。这样的数字到了‘黄金周’就无法限制。而这一困惑,使包括九寨沟在内的许多地方都感到棘手。”顿了顿,诸葛仁说:“作为缓冲区的漳扎镇,承担着九寨沟绝大多数游客食宿、娱乐的接待压力。大多数人知道九寨沟因为它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为了更方便游客到达,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设施,从进入九寨沟的公路到整个漳扎镇,到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像一下,旅途的周折没有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一直通向那个被誉为‘天堂’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整齐优美的城市环境,功能齐备的服务设施,卡拉OK、大商场、洗脚屋、电玩屋……你可以享受到在任何一个现代城市所能享受到的一切……开发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缩小了发达与落后的差距,但同时使得有些事物的价值大打折扣。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漳扎镇上原有的中学,现教学楼已经被拆除,原宿舍楼被改成邮局,学生将被转学到距漳扎镇42公里远的县城中学,每周一和周五,九寨沟旅游管理局安排班车免费接送学生。”

  “类似‘优美的景区把游人吸引来了,但游人又把景区周边的环境破坏了’的问题,不仅九寨沟有,全国的许多景区景点都有。旅游行业已经就这个问题‘坐而论道’多年了,现在该是‘起而行之’的时候了,否则,将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致命的隐患甚至灭顶之灾。我并不同意‘九寨沟在20年内消失是危言耸听’这个说法,相反我认为它是有可能出现的。”诸葛仁在采访的最后语重心长地表示。

  记者 陈璐 张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九寨沟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