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口腔识假”与科学辨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09:33 中国质量报

  据报道,广州番禺区一位菜农为避免买到假化肥,每次买肥料时他都要用嘴尝尝。依他的“经验”,咸一点的就是真货,不那么咸的就可疑了。像他这样“食肉朱唇尝化肥”的农民如今有多少?至今尚未见到权威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位农民的“经验”有效,以舌试肥者当不在少数。至于不能放进嘴里来尝的其他农资,比如农药,要辨其真假,应该怎么办呢?

  近些年,有关假农资坑农事件屡屡见诸媒体,更有一些大案惊动高层,影响全国。尽管每有严重的坑农事件发生,政府总会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农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但过不了多久,假农资又会换个方式或方向出现,既让政府监管部门防不胜防,更让广大农民苦不堪言。

  农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不够“科学”,容易上当受骗,这点不假。但更重要的原因却不在这里:“事实上,农民买到农药、化肥和种子等各类农资产品以后,除了直接申请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技术鉴定以外,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查看包装袋的生产许可编号。如有怀疑,可以给植保部门打电话进行查询。”有关专家提供的辨别化肥真假的方法固然可行而科学,但是对农民而言,无疑还是显得有点奢侈和困难。这暴露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的相关部门对假农资现象不重视,也不是没有对付假农资的科学办法,而是我们的相关部门对农民重视不够,向农民提供这些科学办法的工作做得不够。既然有不少科学有效的识假方法,为什么农民兄弟不知道,或者他们知道却不用呢?再“蠢”的农民也明白自己的舌头不是用来尝化肥的。

  与其责怪农民“不科学”及憎恨制假售假者黑心坑农,不如把自己应做的工作做好。质检部门保障农资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过硬,不仅要在现有的手段上加以创新,更要尽心。

  作者:胡立彪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