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打假治劣中存在的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 09:20 中国质量报

  产品质量好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几年了,民族工业要融入世界经济的海洋,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产品质量。经济学家指出,当前困扰我国市场有四大难题,即假冒伪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三角债和地方保护主义,除三角债外,其余三项都与打假有联系。假冒伪劣为何屡打不死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市场机制不规范,流通秩序混乱。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保
护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利益,采取重复检验等手段设置贸易壁垒,搞保护主义;有的地方市场建设指导思想不端正,有“先发展,后规范”的思想,不准行政执法部门检查,搞封闭式经营,等到假冒伪劣成了气候,问题成了堆,再去规范。例如某地的专业批发市场,市场还没完工,地方领导出台了许多条条框框,不准这家检查,不准那家检查,总之不让任何单位插手,最后导致该市场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原来热火朝天的市场变得“门可罗雀”。有的地方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和面子,对一些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大案要案不让查处,已被查处的也想方设法不让曝光;有的少数领导干部包庇、保护制假售假者,充当假冒伪劣分子的后台,给其通风报信,为制假售假者出面讲情,给打假工作人员施加压力等等。

  地方保护主义使执法检查工作经常受阻,形成了一种“进不去,查不着,罚不动”的不良形象,造成优难胜、劣不汰,造假分子依旧逍遥法外,使造假分子形成一种“不怕打假”的恶果。

  2.企业内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技术条件和检测能力差,少数企业“怕打假”。企业所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差不多有80%左右的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部分企业领导质量意识淡薄,片面追求效益,忽视质量,不按标准组织生产,特别是需求两旺、供不应求时就把质量和标准放在一边,粗制滥造。某些地方领导为了“政绩”和“面子”,片面追求企业增长率,盲目投资建厂,搞重复建设,其结果只能生产出低劣的产品,而这些企业多为中小型,特别是乡镇企业和个别私营企业,他们根本没有检测手段和能力,不能进行出厂检验,产品合格率较低,甚至有的直接生产假冒名优产品,缺斤少两,坑害百姓。商品经销单位和个人法律知识匮乏,缺乏进货验收制度,甚至有些经销者受利益驱动,购销假冒伪劣商品或残次品。

  有的企业打假决心不够,力度较弱,甚至有的企业不但不想打假,而且还“怕打假”。企业“怕打假”的原因很多,其中较普遍的现象是认为打假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企业甚至觉着花了钱,最后也不一定能将假冒伪劣斩尽杀绝。比如消费者通过媒体的打假报道,知道某品牌产品被假冒,为了避免买到假冒产品,只好改用别的品牌产品,反倒影响了正规产品的销路。所以许多厂家索性就不打假,装聋作哑,任制假售假者分食市场,或者故弄玄虚,掩耳盗铃,口口声声称自己的产品如何不被假冒,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这些不负责任的做法最终倒霉的不仅仅是广大消费者,还有企业本身。

  3.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淡漠。广大消费者和人民群众是质量技术监督打假的坚强后盾和基石,然而在打假中却遇到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有些消费者蒙受假冒伪劣之害却不运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有的群众认为打假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所以不屑举报;有的人则怕制假售假者打击报复,所以不敢举报;有的群众在执法人员执法时说风凉话,不配合执法人员的调查,起哄闹事。如此种种表现,不但影响了打假的范围和力度,更助长了制假售假分子的嚣张气焰。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唤醒社会公众重新认识制假售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性,共同铲除假冒伪劣滋生的土壤。

  1.假冒伪劣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食用劣质食品、饮料中毒;使用劣质洗涤剂、化妆品灼伤毁容;使用劣质的煤气罐、啤酒瓶爆炸致伤、致残;劣质农药、化肥、种子坑农害农;劣质电器、热水器致死人命等恶性案件频频发生。假冒劣质商品使广大消费者蒙受了人身的、经济的和精神方面的伤害。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事件,数十人中毒身亡,令人触目惊心。安徽等地的假劣奶粉案让许多儿童受到致命的摧残,贻害无穷。河北省虽未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恶性案件,但假冒伪劣商品曾对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假冒伪劣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企业的权益。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正当竞争和低价倾销,导致真货斗不过假货,名优商品斗不过伪劣商品。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打击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目前河北省每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几乎都会出现相应的假冒伪劣商品。据1998年调查,本省27家名优商品生产企业的16类93种商品几乎全部被假冒,年损失产值4.3亿元。许多企业已经不愿或不敢在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上大量地投资,严重影响了河北省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3.假冒伪劣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由于假冒伪劣商品基本上是非法地下生产,又主要以非政治手段进入市场流通。因此,既逃避了流转税又逃掉了企业所得税。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近几年假冒伪劣商品给国家税收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250亿元左右。我省税收流失数额也是非常巨大的。

  4.假冒伪劣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滋生了大量的腐败现象。从已查处的案件来看,凡是假冒伪劣商品猖獗的地区也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有的就是因为某些腐败分子的直接参与、包庇和纵容,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腐蚀了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打假治劣,需要对症下药。各地方各部门应研究分析发生假冒伪劣的根源,才能收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本文作者为河北省保定市市委党校副校长)

  作者:马艳玲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