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从“有限”到“无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 11:15 中国质量报

  ——广州市质量技监局创新工作方式侧记

  在广州采访,看到市领导的批示,称赞广州质量技监工作有很大起色,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很大起色和贡献体现在什么地方?记者问广州市质量技监局局长曾元烽。曾元烽微笑道:“要说起色和贡献嘛,就两个字,创新。”

  创新,使广州局“有限的质量技监队伍变成了无限的质量技监力量”。有限”变为“无限”,这贡献还小吗?观念创新,把“有限”延伸

  质量技监工作,每天必须面对的是一对矛盾:监督与服务。

  监督,当然要严。但是,如果一味强调监督,查过来,检过去,会给企业造成负担,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当然要好。但是,如果一味强调服务,迁就放纵,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又会是质量技监工作的最大失职。

  怎么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呢?全局行政编制仅340来人,有限的队伍,要监管好全市近10万家工业企业,确实有很大困难。当时,部分工作人员一方面产生了消极心理,成了坐机关的“质量卫士”,办事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人员少,“宁可误了事,可别出了事”,成了一些人心照不宣的办事准则。

  这么一来,广州市局的工作仅停留在按计划的监督抽查、办证登记、举报打假这个层面上。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深入社会少,职能履行难。

  如果这么干可不行呀,同志们!2001年新上任的局长曾元烽算了一笔账:广州是全国发展较快的开放城市,每年的GDP以15%的速度递增,而全局系统工作人员只有1008人,如果按照同样方式和力度开展工作的话,每年GDP增长15%,岂不是要求质量技监工作人员每年也要按一定比例增加?这样做能办到吗?这样要求现实吗?

  显然是办不到也是不现实的。

  怎么办?必须创新,转变观念,将有限的力量,发挥最大的作用。

  局党组通过调研认识到,质量技监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如下观念:第一,我们既是企业的服务者,又是把关者。第二,把好厂门关只是手段,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才是目的。第三,不是要经济发展服从质量技监工作要求,而是要质量技监工作服从经济发展要求。

  总之一句话,必须监督与服务并举,始终把“监督”作为重点和落脚点,从源头抓质量、抓安全、抓打假,努力提高质量监管、标准化监管、计量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四个水平,把“有限的质量技监队伍变成为无限的质量技监力量”。

  观念转变了,做法也跟着变了。全局由一般的监督检查,变成行政、法律、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抓质量;由应付办证登记备案、报装报批,变成深入企业、深入社会,主动抓质量技监工作;由一般的举报打假,变成主动出击、明察暗访、发动群众、群防群治。

  “三个转变”变成了集中兵力的“重点监管”。具体体现为一个缩小,一个扩大:缩小监管面,为大多数守法企业做好服务;扩大抽检率,使少数违规企业产品难出厂门。最终结果是,去年广州市的食品、饮用水、化妆品、眼镜四个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87%、87.6%、95.5%、90.5%,比2003年分别提升了9.5、7.4、7.2、20.2个百分点。

  创新,岂只是双赢呢,简直是三赢、四赢了。监管创新,发挥“无限”作用

  观念转变,还必须落实在监管创新上。

  对企业通过普查,实施分类监管和“三先一严”监管模式,把落脚点放在“监督”上,就是一大创新。过去,广州局对企业的监管,不管是名优企业还是一般企业;不管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不管是产品的标识问题还是内在质量问题,到企业该怎么查就怎么查。这样做,表面看很公正,实际上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守法企业与违规企业同等对待,也是一种不公正。且不说质量监管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对于名优和守法企业来说,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细查,企业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怎么办?坚决改!按照源头抓质量的原则,广州市局对全市企业开展普查,摸清各类企业状况后,实行分类监管。对标准、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完善的大中型企业,给予产品质量监督最大方便,降低产品质量抽检频次;与此同时,增加对小企业或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企业的产品质量抽检次数。这样一来,不仅给守法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而且摸清了食品、饮用水、化妆品、眼镜四大行业存在的行业性质量问题。

  为此,以这四大行业企业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使对行业质量整治工作有了“针对性”。根据对眼镜行业普查和抽检所暴露出来的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发现产品无标准和无标识、计量器具无检定的情况相当严重。广州市局迅速对眼镜行业制定了“产品有标识、管理有制度、操作有规程、加工有标识、设备有台账、器具有检定、人员有证书、成品有检验、环境有条件、售后有服务”的标准。

  以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为“出发点”,普查整治工作大大提高了“有效性”。根据普查发现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和帮扶,规范了1636家证照齐全食品企业,建立和完善了标准、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管理体系,4000多个证照不全或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家庭作坊式食品加工企业(点)被取缔或淘汰。

  在对企业产品质量监管的尺度上,广州市局总结了两个区别:一,把主观故意与客观疏忽区别开来;二,把首次不合格与屡检不合格区别开来。为此,确定了源头抓质量监督的“三先一严”创新做法:即对企业宣传教育在先,检查指导在先,服务帮扶在先,在此基础上严格执法。两年来,该局针对全市843家五类食品企业中只有20%基本符合生产条件这一情况,坚决关闭了599家不符合“QS”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实现了广州五类食品行业从无序到有序的平稳过渡。

  4年来,由于对不同企业施以不同质量监管,质量好的企业越来越多,质量监管越来越严,质量技监人员并未增加,监管力度却是大大增加。该局共对220类6300批次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产品的种类和覆盖率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查获制假案件6000多宗,总货值2.3亿元。过去长期存在的番禺“地条钢”、花都VCD、白云化妆品与机油、天河桶装水等区域性制假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年年上升。2001年,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只有71.1%,2002年达到75.8%,2003年升到79.8%,而2004年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了83%,比全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

  一手抓监督,一手抓服务,广州市局从源头抓质量、抓安全、抓打假,努力提高质量、标准化、计量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四个水平,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体系,把“有限的质量技监队伍变成为了无限的质量技监力量”,使质量技监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作者:本报记者 沈 洪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