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先建设后治理”发展模式不可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4:22 中国质量报

  世界银行发表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环境战略》报告表明“先建设后治理”发展模式不可取

  世界银行近日发表了题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环境战略》的报告。报告指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近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给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这种“先建设、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不能保证可持续性发展。地区环境恶化趋势严峻

  世行报告指出,水、空气污染、垃圾处理和自然资源退化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目前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以水污染为例,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未得到有效管理,该地区城市周围地区的水质恶化最为严重,每年有50多万婴幼儿死于水传播疾病。

  环境污染造成森林面积缩减、水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自然资源在以惊人的速度退化,严重影响到农业、林业和旅游业发展,导致农村贫困人口增加。

  过去10年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用水需求增长了1倍,需求管理不善和价格体制不合理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国家随意使用地表水和不计后果抽取地下水,加重了水资源的匮乏。

  世行报告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环境恶化将限制未来发展。同时,污染和环境恶化有害人民健康,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城市化进程将加重环境负担

  世行报告指出,城市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未来20年中70%的经济增长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和减少贫困,但会导致城市污染和大众健康环境继续恶化,削弱国家的总体竞争力以及城市中心对工商活动的凝聚力。

  首先,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要求加大公共政策管理力度和投资。城市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要求市政扩大环保基础设施和服务,如卫生设施、垃圾的收集和分类等。若不能恰当处理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将带来社会、环境和经济弊病,造成城市贫民区的扩展。

  第二,工业发展初期应制定相应环境政策,并对中小型企业给予特别关注。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加大了城市规划、基础设施服务和资源使用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生活质量。而中小型企业是工业化、创造就业岗位和减少贫困的重要力量。由于传统的管理措施不适用于这些企业的管理,它们自身的运作也不够正规,为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困难,应当对这些企业予以特别关注。

  第三,人口密度增高加大自然环境负担。尽管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但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农村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668人,超过518人的全球平均水平。农村人口增长导致过去30年内耕地面积扩大13%,造成低地森林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最后,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将从勘测、开发到生产和使用的各环节对环境造成破坏。煤、汽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其开采、运输、传输及加工破坏了生态系统。各国应从节能、使用可再生能源、使用污染较少的燃料和改善交通管理等方面改善环境现状。环保政策管理体系有待改进

  世行报告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环保政策、管理和制度体系。但是,这一体系缺乏可执行性,政府部门的参与程度不够,必要的激励机制也没有建立。

  首先,各国政策部门的决策过程以及向基层部门施加影响的机制不健全或不存在。环境决策权的地方化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地方性环境问题,但权力地方化能否促进可持续发展还要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政策管理的决心。此外,环境问题的跨行业和跨地域性质还要求其他层次管理制度的建立。

  第二,地区一体化发展对加强地区性环境政策力度、政策对话和跨国合作提出了要求。如可以通过地区协议规定燃料质量和车辆排放尾气标准、污染责任者承担环保主要成本等措施控制跨国污染。

  第三,私营企业的环保责任仍需加强管理并予以鼓励。目前,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很多私营企业已加入如ISO14000的环保机制认证项目,并执行行业行为准则等以承担环保责任,但还需要通过加强大众环保意识,建立开放的环保信息体制、监督和严格执法等方式,对它们的环保责任和行为予以管理和鼓励。

  世行报告指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赖于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性管理。“先建设、后治理”的做法不能保证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保护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越其成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是改善生活质量、保证后代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前提。

  作者:曲俊雅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