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江 东通讯员连凤清)福建省泉州市质量技监系统狠抓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保障了辖区食品质量安全,也保障了当地食品生产企业为全国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
泉州市是全国闻名的“食品之乡”,生产企业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普遍关注的情况下,作为泉州市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七大产业
集群之一的食品行业自然受到社会及各部门的密切关注。为此,泉州市局研究制定并启动了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行政区域打假整治工作责任,成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查,组织跨县工作经验交流,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做到任务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实效。
泉州市局首先展开普查工作,摸清当地食品生产企业的数量、分布情况、发展情况。为此,泉州市局集思广益,争取了工商、卫生等部门的支持,结合各县市特点,深入有序地开展普查工作。经过普查,目前,泉州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518家,有相对独立生产加工场所的企业1187家,固定场所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登记建档率达100%,专项调查准确率达98%以上,专项调查数据录入率达100%。
泉州市质量技监系统还不断强化食品市场准入制,全市老5类已获证及通过现场审查的企业共有88家,占总数60%;新10类已获证及通过现场审查的共有66家企业,占总数的38%;获证企业年审完成率、抽检率、巡查覆盖率均达100%。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泉州市局紧紧抓住重点食品、重点区域、重点生产加工环节,加大食品打假力度,重点抓好白酒、婴幼儿配方奶粉、小麦粉等7类食品的无证查处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食品专项打假整治活动。结合突发性、时令性、行业性等特点,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分类分项开展整治工作,对区域性、行业性的苗头问题加强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二是加大对加工食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重点加大对大米、小麦粉、调味品、糕点面包、饮料、酒类等11类整治重点食品的监督抽查工作。三是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回访制度。
泉州市局还采用多种手段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制度,并在晋江、南安等县市局试行了标准、计量、质量三位一体的质量企业巡查制;纳入目录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证企业的监管逐步走入正轨,获证企业的年审完成率和产品监督抽查率均为100%;食品查处工作得到有效加强,查处的食品违法案件数大幅上升;强化了技术保障手段,市质检所基本完善了食品安全必检常规项目,并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强化应急反应机制,该局制定了《泉州市食品生产领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泉州市局局长刘华岭告诉记者,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该局尤其重视扶持一些质量好、规模大、信誉优的企业争创国家免检产品与中国名牌产品,并推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目前,泉州市已有13家食品企业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其中达利、福马、蜡笔小新、金冠、雅客等品牌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名牌”。安溪铁观音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金冠糖果、鸦客糖果获“国家免检产品”,在泉州市食品行业引起极大反响,掀起一轮争创名牌热潮,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以及经济效益。
作者:记者江 东 通讯员 连凤清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