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广交会上的品牌之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05:07 中国质量报

  据了解,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但与此同时,外贸出口也存在增长质量不高、贸易收益有限等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自主品牌,尤其是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从正在进行的第97届广交会上,众多企业可以明显地感到,研发核心技术和创立自有品牌已经刻不容缓。广交会上的品牌之战

  眼下,第97届广交会还在进行之中,谁是本次交易会最大的赢家?答案似乎不用等到
结束之后。有个细节不能不提,4月15日开幕后,品牌展位从第96届的2074个增加至3360个,增幅为62%,而增加的展位主要用于扩大中国品牌商品企业的参展。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平台,广交会展位结构的变化,不难看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风向。

  据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介绍,本届广交会除了吸引了209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以外,品牌商品继续成为亮点,品牌展区累计成交近60亿美元。无疑,品牌商品已成为最大的赢家。不是名牌请靠边

  由于本届广交会品牌展区展位数比上届激增1286个,于是部分上海企业因出口产品没有评上商务部出口名牌,原来具有相对优势的展位被挪了位置,理由是把好位置让给出口名牌企业。

  凡进入品牌展区的企业,不仅展览位置好、可享受种种优惠待遇,而且前来洽谈的外商人数比一般展位明显增多。这种不是名牌靠边站的做法,也激励了上海参展企业创建名牌的动力。被主办方挪了展位的企业表示,要变坏事为好事,正视差距,采取措施,力争把产品挤进今年上海市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名单。有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要正确处理贴牌加工与创建自主品牌的关系,下决心把自主品牌搞上去。

  上海交易团团长马银芳介绍说,目前上海外贸出口金额虽上得很快,但过去上海人引以自豪的出口名牌,现已所剩不多。今年3月初,商务部公布重点培育和发展的190个出口名牌中,上海只有7个,而广东、江苏、浙江均有几十个,其中宁波市就达20个。马银芳认为,这一情况与上海的地位显然不相称。为此,上海市相关部门将采取措施鼓励和推动上海企业争创出口名牌。产品需要高附加值

  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家电等行业造成涨价压力,服装纺织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等问题成为众多客商和参展商关注的焦点。

  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的首届广交会,本来该是纺织品出口企业大展拳脚,多揽国际订单的“黄金时代”,然而纺织品特别是袜子、胸衣、针织衬衫等“敏感商品”的成交额,却因受到欧美“特别保护”调查的影响,仅仅增长了5%左右。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面临设限的大环境和部分采购商趁机压低产品价格的现象,纺织品企业想要真正摆脱困局,还必须从高附加值上找出路。必须逐步着手从贴牌出口转向发展自有品牌的出口,来获得更多的产品附加值。

  研发核心技术和创立自有品牌,已成为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应对设限、扩大市场的手段。对此,广东的家电巨头以及纺织服装企业提出,目前虽然不能丢掉“中国制造”,但未来三到五年内要走“中国创造”之路,不建立自主品牌就会走进死胡同。用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出色的制造能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也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甚至有人乐观地估计,中国将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由于现在中国制造的出口商品中,品牌商品、特别是自主研发的品牌商品,比例还很小,因此,在风靡全球的表象背后,“中国制造”的基础显然还不够坚实,而这个基础的主体就是创造,就是自有品牌和自主的技术。

  “中国制造”必须要有创造作为支撑和底气。纵观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最早的“世界工厂”英国,还是上世纪后期的“制造中心”日本,在其兴盛的制造业背后,总是能看到创造的影子。而如果没有自主的技术和自有的品牌,或许产品能凭借低价格畅销一时,但过于依赖国外的品牌和技术,完全失去了“内源”的动力,就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专利官司不断,随时袭来的出口限制……市场的环境也逼着出口产品生产企业改弦更张。“自己有品牌就可以笑对设限”、“手握核心技术心中不慌”,已成为不少企业经营者的共识。国内一些较大的企业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造”,一些中小企业,也正在设想通过创造区域品牌来提升地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品牌建设要稳扎稳打

  商务部实施的出口品牌战略取消“终身制”,规定商务部日前发布的2005年~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单的有效期为两年,期满后,将对所列入名单的品牌进行动态调整。

  商务部有关人员表示,确定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后,商务部将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培育出一批中国自主的世界名牌,通过示范作用引导带动全国的自主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个整体,包括技术、管理、服务等诸要素,涵盖了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品牌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几代人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懈努力,投入巨额资金。有关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拥有自主品牌的重要性,但出于现实的考虑,大部分企业仍然选择贴牌出口,而不愿承担设计和研发成本、建立自主营销网络。从长远发展来看,广大企业需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扎扎实实地加强商标注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由易到难,稳扎稳打,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国际化的路线和品牌建设的模式。

  有关专家强调,从国际经验看,我国企业开展品牌建设,要做好品牌规划,注重品牌广告投入与策划,注重科研和技术革新,提高品牌的技术含量,还要注重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保证产品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加强售后服务,并按照不同目标市场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战略。

  作者:韦 子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