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催生了出租车调价的呼声。在呼吁政府进行油价补贴的同时,中国出租汽车协会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常务理事会上透露,京沪穗等10个城市的出租车企业正联合酝酿出租车调价公式(据4月19日《东方早报》报道)。
乍一看,出租车调价好像符合市场规律,油价上涨后出租车企业的成本增加了,自然会萌生调价的诉求。然而笔者认为,多家出租车企业联合起来商量调价事宜,带有片面内定
的成分,其表现出的“卡特尔”色彩可能会造成社会福利代价的无谓损失。
所谓“卡特尔”,是指企业间签订公开和正式协议的一种市场结构形态,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大的利益,一群人凑到一起搞“阴谋诡计”。“卡特尔”显然是非法的,因为它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让老百姓在无奈中花冤枉钱。出租车企业联手酝酿调价公式,难道不正与“卡特尔”特征相吻合吗?
一般来说,市民搭乘出租车,关心的多是安全、舒适、便捷程度和价格,对于价格的成本构成和影响因素知之甚少。出租车企业与乘客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价格成了一个概念化的东西,比如不少乘客只知道起步价10元钱,超过10公里后怎么计费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若干个出租车企业的老总打着油价上涨的旗号一碰头,搞一个调价公式出来,听起来似乎头头是道,但整个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又有多少部门与百姓清楚呢?又怎能正确反映消费者的意愿呢?
可以说,出租车企业联合搞调价,使得社会福利面临非正常攀升的危险。试想一下,企业联手搞的调价公式出来后,虽然按照程序,物价、财税、行业管理等机构也要对之进行分析论证,甚至还要搞个听证会的,但所有这些后期工作却都是建立在调价公式已经确定的基础上的,如果听证存在走过场的嫌疑,调价和怎么调价其实早就成了出租车企业的囊中之物,处于弱势地位的出租车乘客也只有被动地接受。
事实上,在国内每一次诸如出租车调价、基础教育改革等涉及广大普通百姓的公共事务决策当中,很多具有“话语霸权”的力量或是力量组合往往打着“正义”与“市场”的旗号来参与,这就使其谋取私利的动机得以顺理成章地进行。这种现象值得监管部门加以警惕,对于眼下我国出租车调价事宜,不能只由出租车企业联合起来内定。如何从减少社会福利代价的无谓损失入手,使公共事务决策机制透明化、市场化、公平化,是有关部门应该正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一个社会课题。(编辑:李旭波)
作者:中国消费者报东方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