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消费评论)不要再让农民用嘴尝化肥了(04-22 09:3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 09:33 中国消费网

  据报道,广州番禺区一位菜农称,为避免买到假化肥、假农药,他每次买肥料时都用嘴尝尝,咸一点的就是真货,不那么咸的就是假货。至于不能放进嘴里来尝的农药,他就要放到鼻尖前闻闻味道。对此,广州市农业局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副处长袁彬表示,这种辨别农药化肥的方法很不科学。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当
为了辨别化肥真假竟然要用嘴尝的“土办法”时,这首流行歌曲真实地道出了农民兄弟的辛酸。“事实上,农民买到农药、化肥和种籽等各类农资产品以后,除了直接申请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技术鉴定以外,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查看包装袋的生产许可编号。如有怀疑,可以给植保部门打电话进行查询”———袁处长提供的辨别化肥真假方法固然可行,但是对农民而言,无疑还是显得有点奢侈和困难了一点。

  辨别化肥真假,更需要呼唤的是化肥“保真”手段创新———让化肥生产厂商自证“清白”和质检部门保证化肥产品的“全真”,切实保障农民能够运用最经济可行的方式买到货真价实的化肥。厂商自证“清白”的“保真”手段会很难吗?市场上有不少价格低廉的“平民药品”都采用了电话防伪等措施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可见厂商自证“清白”手段并不需要多么高昂的成本。化肥生产厂家也可以借鉴和效仿“电话防伪”等先进的“保真”手段,让农民可以足不出户、花小钱就能办“大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质检部门保障化肥市场的产品真实可信也要在现有的手段上加以创新。全面检查和清理化肥市场不现实,抽检又难于堵住造假贩假的漏洞,这时候相关部门要运用智慧去“智取”:对一些信誉好、守法经营的商家、信誉差不守法的商家,不妨通过各种形式“广而告之”。所有造假贩假行为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其根源就在于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完全、信息失真。作为化肥生产厂商、化肥质量监督检测部门,他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去确保农民的知情权,给农民提供一个健全且有保障的化肥购买渠道。(编辑:李旭波)

  作者:华南新闻李霁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