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环保风暴”起巴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08:32 中国质量报

  据中科院的一项生态环境调查显示,四川全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约113.3亿元。3月31日,四川省副省长杨志文代表省政府与21个地市、州政府领导签订了2005《四川省岷江、沱江、嘉陵江工业污染源整治目标责任书》。“环保风暴”起巴蜀现实:酸雨“侵吞”上百亿

  四川,地处我国地形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拥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属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
,生物丰富。这种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对长江上游乃至全流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摆在了四川人的面前。

  近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山地研究所研究员陈国阶为组长的生态环境专项调查已经完成。《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调查报告指出,四川目前的生态环境正遭受工业污染所带来的重创,全省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达113.3亿元。

  “四川省拥有全国除海洋污染外的所有生态与环境问题。”据陈国阶介绍,四川省遭酸雨侵害领域有农作物、钢材、汽车、电视通讯转播和建筑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损失分别是:农作物约60亿元、钢材约7亿元、汽车类约12.2亿元、电视通讯类约5亿元以及建筑领域的损失约29.1亿元,共计113.3亿元。记者看到,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农作物损失被列在了被害领域之首。

  该报告同时强调,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噪音、环境危害、草地沙化等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同样严重,其损失也“触目惊心”,2004年,仅川化集团排污污染沱江一案,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就高达几个亿。原因:自然灾害+人为造成

  据专家组成员介绍,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灾害和人为造成。专家指出,在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正在遭受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严重破坏的双重压迫,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工业化过程中做到治污与发展同步或先发展后治污。

  但这样的观点并不表明我们赞成先污染、后治理的所谓“合理观点”,相反,更反对以此为依据,该治理的不治理。谈及生态环境污染历程,陈国阶说:“规律性并不等于合理性,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合理,而在于是否是客观规律。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问题,却值得我们反思。”

  除这些自然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人为。在中国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其环境污染程度为什么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人均GDP10000美元时的水平?这就跟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发展地方经济、追求政绩而忽略或者根本就不考虑生态、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有关。同时,在这些因素之外,也包括历史文化和管理体制原因等。整治:“一把手”负责制

  调查报告上呈四川省委、省政府之后,在四川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环保风暴”。

  3月25日下午,四川省环保局召集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该局公布在重拳整治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环保风暴”行动中,包括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成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技改工程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投资5.28亿元的四川盆地德阳地区孝泉———新场———合兴场气田开发工程在内的首批8个在建大型工程被责令停工停产整治。

  3月30日,当地综合性日报《天府早报》以《酸雨 一年淋跑市民12亿》为题,对此次环境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

  3月31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在成都召开了全省工业污染源整治大会。张中伟强调,做好“三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是建设生态四川的主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会上,四川省副省长杨志文代表省政府与21个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05年《四川省岷江、沱江、嘉陵江工业污染源整治目标责任书》。

  张中伟指出,要继续对“三江”进行综合治理,强化流域内化工、制革、造纸、印染、食品酿造等水污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清理整顿和限期治理,集中整治251家重点超标排污企业,整治的最后期限为2005年12月31日。届时,仍然不达标的企业要全部予以关闭。

  会上,张中伟反复强调,要控制好环境质量,一定要落实“环保一把手负责制度”,工业污染治理成效要纳入各地政府领导考核目标之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

  作者:何 国 本报记者 龚志伟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