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在北京两次卖国债中,竟然有人抬着睡床在银行门口等号。“国债太抢手了,连我们银行自己的员工想买都买不到。”这是银行职员对国债热销状况的形容。
国债如此热销,既反映了国债的公信力,同时也是普通百姓对于当前银行利息以及理财渠道狭窄的无奈反应。作为工薪阶层或退休一族,需要存钱用于孩子教育、家庭购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但根据央行公布的CPI指数,如果去年初存进银行1万元,到年底实际只值90
00多元了,就这样还得缴一笔利息所得税。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工薪阶层在社会结构中占着主要比重,股市低迷大家不敢玩,房市火爆大家玩不起,而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却在天天消耗着普通百姓的资产。
普通百姓也许弄不懂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影响他们行为的是非常现实的东西:存进银行的钱所获得的利息无法弥补物价上涨的损失,如果有某种机会,并有高于银行利率的诱惑,他们自然会将钱转向收益高的方向,甚至会将钱托付给收益更高的“地下金融”。前些时候媒体就讲述了中国金融的“恐怖”故事:一些存款人正在逃离正规的银行系统,转而把钱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非正规金融系统中,这个数额已达1万亿元。因此,如何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素,而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保证老百姓口袋里的资金安全,否则,社会和谐就会留有巨大的隐患。对此,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界需要认真考虑,尽快拿出办法来,切实保障百姓的既得利益。
排队“抢购”国债的人,大多是工薪阶层特别是“银发”老人,那些能承担一定风险的中等收入阶层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但他们争不过那些大款和大户,退一步说,既然国债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保值品种,为什么不能想办法让老百姓也多买点呢?市场经济让大多数人告别了国家包养终生的时代,指望依靠政府和就业单位来解决自己养老已不现实,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因此,个人资产增加是每一个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这就对银行个人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
据资料统计,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个人银行理财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都高达35%,年平均赢利增长12%—15%,远远优于一般的银行存贷款零售业务。然而,中国的银行却让老百姓失望,即使是作为上市公司的几家大银行,其大多还在靠存贷款业务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他金融服务还远远没有跟上,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对外开放,如果国内金融机构的服务长期不能令人满意,许多人很可能转而选择外国银行。目前,已有个别人巧立名目暗中“洗钱”。
面对巨大的个人存款与投资渴望,内资银行必须迅速转变角色、抢占先机。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老百姓的收入也年年增长,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后,国债依然是“抢购”的主要“金融产品”,新的金融服务项目仍不见起色,那就意味着我们的金融改革是不到位的,至少老百姓不满意。(编辑:李旭波)
作者:华南新闻顾一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