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30日一版头条以《非名牌大豆油成了“窃油”老鼠》为题,对北京市场上的一些非名牌大豆油缺斤短两、坑害消费者的现象进行了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北京一些粮油批发市场将本报的张贴在市场公示栏内,市场主办方要求商户对照报道中的名单,停止销售缺斤短两的大豆油。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分局就此事专门召开辖区工商所长会议,王希军副局长要求执法人员严查市场上缺斤短两大豆油。
4月5日上午,丰台工商分局9个工商所的执法人员统一行动,就非名牌食用油计量是否合格进行市场检查。在位于新发地的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执法人员发现标称5升装的燕德牌大豆油里面有明显的白色沉淀物,在摄氏20度左右的气温条件下,纯正大豆油本不应有任何沉淀,工商执法人员立即责令商户暂停销售,并追查进货发票。同时,执法人员还发现,这种标称5公升装的大豆油同样存在缺斤短两的现象,执法人员当即将这家商户正在销售的13桶燕德牌大豆油予以封存。在该市场最南部一家大型批发商户的仓库内,执法人员发现30箱标称为北京思成弘业粮油有限公司生产的思成牌大豆油,该油同样缺斤短两,而且出现大量的白色粒状沉淀,执法人员责令就地封存。
在北京岳各庄批发市场,执法人员发现本报曾经报道过的怡海牌大豆油,其中一家商户销售的怡海牌大豆油仅有3.9公斤,比标准重量少0.8公斤。经过一上午的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共查出严重缺斤短两的非名牌大豆油近140桶。丰台工商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对于市场上流通的缺斤短两大豆油,他们还将组织大规模检查,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编辑:李旭波)
作者:中国消费者报贾 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