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产品秀 > 正文
 

在广州感受蓬皮杜的新浪潮:影像的自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07:26 深圳商报

  这个春天,居然可以与蓬皮杜相逢在广东美术馆,有一点夙愿得偿的庆幸。虽然对于蓬皮杜中心宏大博杂的收藏来说,广东美术馆四个展厅所能容纳的,无疑是沧海一粟。不过管中窥豹可以梳理出法国当代艺术的脉络,想想既便当日真进了蓬皮杜,恐怕多半也会迷失其间,未必有多少收获

  我曾经和它失之交臂

  关于西方文化,我总是二手经验多过一手经验。许多年前学法语的时候,互联网尚未普及,老师曾经拿一张杂志上的照片给我们看,大群黄墙灰顶的古老建筑环绕中,一栋工厂般的巨型建筑异常突兀。对着照片,亦从未踏足法兰西的老师痛心疾首地摇头:“丑啊,真丑!”就因为这句话,我牢牢地记住了蓬皮杜——这座法国前总统倡议和支持建设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去年六月到欧洲旅行,离开巴黎的前一天,计划去看蓬皮杜。爬出地铁站,离着还有好几条街,兀自矗立在苍穹下的天蓝色管道和红色钢铁桁架就己经指明了方向。走到近前,如同化工原料输送管的电梯横亘于整个建筑外立面,加之通体的透明玻璃墙,使得整幢建筑有种肆无忌殚的孩童气,尤其是跟周围的古典建筑比照,立刻觉得心下欢喜。“悲惨的事情发生了。”同行的朋友叫道,旅行指南上有一行被我们忽略了的小字:蓬皮杜逢周二闭馆。就这样失之交臂,隔了万里的河山我来看它,它却闭门谢客深居静养去了。我不能有晋人雪夜访戴的放达,只好在门口的斜坡上坐了一会,怅然离去。

  这个春天,居然可以与蓬皮杜相逢在广东美术馆,有一点夙愿得偿的庆幸。这个命名为“新浪潮”的主题展,试图通过蓬皮杜的收藏展示法国当代艺术。虽然对于蓬皮杜中心宏大博杂的收藏来说,广东美术馆四个展厅所能容纳的,无疑是沧海一粟。不过管中窥豹也可以梳理出法国当代艺术的脉络,想想既便当日真进了蓬皮杜,恐怕多半也会迷失其间,未必有多少收获。

  此次展览分成三个章节,按照年代顺序分为上个世纪60、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及之后的艺术,用绘画、摄影、录像、实验电影和多媒体装置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固定图像和运动图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新浪潮一词在上世纪60年代首先指的是一种新的电影类型的产生,它更新了电影叙事技巧与对图像的处理。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起直到现在,在运动图像和固定图像的创造者之间,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80年代出现的造型摄影方面的“新浪潮”,90年代在录像艺术方面出现的“新浪潮”,以及更近一些时候数码图像方面出现的“新浪潮”,作为一种对图像不断进行转化的连续出现的浪潮,成为法国当代艺术中的主要动力。可以说,法国当代艺术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以电影发展的历史为参照构建起来。

  图像:固定与运动

  100多年前穆布里奇以12架乃至24架摄像机连续拍摄马匹奔跑的姿态时,无意间催生了电影。运动图像的出现无疑成为现代艺术在视觉领域挑战以固定图像为重要特征的古典艺术的契机,运动图像与时间性之间的关联,如同一块魔镜,诱惑着视觉艺术家不断窥探其中的奥秘

  热拉尔·弗罗芒热的作品《红色》(LeRouge,1968-1970)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固定图像与运动图像的联系。作为16毫米电影的《红色》,特写镜头照在一面红白蓝三色法国国旗上,仿佛某种有生命力的入侵者,红色的颜料在缓慢流淌,漫过白色、蓝色……而作为丝网印刷系列作品的《红色》体现出1968年五月风暴时期的氛围。其中一幅几乎就是影片某个瞬间的定格,另一幅更大的画面里,九幅不同国度国旗上的红色呈网状扩散,入侵周边颜色。对热拉尔·弗罗芒热来说,无处不在的红色的冲出边界流淌象征着革命时代。固定图像与运动图像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互文关系,一种真正的交流。

  身份:观看和被看

  很多参观者都会被展厅走廊里的电视机吸引。那是马夏尔·雷斯的作品。这件完成于1976年的作品由电视图像监视器、木头和金属支架、有机玻璃构成。黑色底板上是一张没有五官的有机玻璃脸,脸当中是一台电视机,电视屏幕的画面正是参观者眼前由黑色背板、有机玻璃和电视屏幕构成的图像,真实图像与屏幕图像层层套叠,构成了一个永无止境的镜像迷宫。由于装在天花板上的摄像头的作用,参观者的背影也跌入图像之中,于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你从电视屏幕上里看到的画面,恰是你作为整个图景的一部分呈现在摄像镜头之外的另一个参观者眼中的画面。这就是《身份,现在您已成为马夏尔雷斯的一件作品》,它是当代艺术作品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的集中体现,参观者作为一个能动主体,参与了整个作品的完成。

  我站在角落偷偷观察参与到这件作品中的人,非常有趣,背影虽然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很显然,我们对自己的背影非常陌生,几乎每个人都要前前后后走上几步,确证那陌生角度的自己,最快被指认的反倒是同行者彼此,一个爸爸还无比疑惑地四下张望时,幼小的孩子己经兴奋地大声叫嚷着,爸爸,那是你呀!

  “艺术中看到自己,如对父兄,俨然相知。”陈丹青这么说,其实有的时候也挺陌生的,不敢上前相认,比如此刻。

  光线:从真实到虚幻

  让-马克·比斯塔芒特的作品《光线》以极具个性的方式将摄影、雕塑跟有机玻璃上的黑白丝网印刷作品结合在一起,这组作品从1987年开始创作,到了1993年形成完整的整体,由19件作品构成,在广东美术馆,我看到了其中三幅,在大型的有机玻璃板上以丝网印刷的方式,黑白印出,并以金属支架将有机玻璃与墙壁分开一定的距离——《光线》强调对阴影的重叠:作品本身在墙上的阴影、展览空间在有机玻璃上反射出的阴影交相叠映。是艺术家独特的形式感让原本平面的、只占据二维空间的摄影,变成了具有三维空间物理特性的“雕塑”。

  在《光线6.91》中,近景是游泳池,池水的光亮反射到了天花板上,而天花板上的管道形成的几何图案跟池中的水上浮标产生呼应。由于透视的效果,门窗朝向远景中的一个院子打开,一群孩子在院子里围成一圈做游戏。画面极端安静,由于有机玻璃本身是透明的,加上跟墙壁之间的距离,图像就具备了一种浮动的效果。画面上幽灵一般、半透明的孩子,仿佛我们自己的童年记忆,恰如那个父母睡了觉的正午,我们躲在废弃的后院玩耍。在透明和混浊之间、形象和背景之间、摄影和绘画之间、抽象与表现之间,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作者无意作答,也许这正是他的乐趣所在。

  孩子:游戏及摹仿

  我常常喜欢观察美术馆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周末的美术馆虽然常常童声喧哗,但孩子坐在地板上临摹大师作品的神情端庄严肃,有一种别样的沉静。

  我是在放映安吉·莱亚齐作品《烟》的幽暗放映厅里遇到佳佳的,这件创作于1995年的录像装置,在一个占据墙壁两边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的,是缓慢无声、不断盘旋翻滚的浓烟,这个戴眼镜的7岁小姑娘正张开双臂贴近屏幕,仿佛要投身其间。妈妈显然己经不耐烦这孩子在这无休止的单调烟幕中呆得太久,还一边担心着距离银幕太近的小近视眼,大声催促着:“快走啦,有什么好看的,当心眼睛。”孩子小声地央求:“妈妈,我正在飞呢!”,妈妈拗不过,退出暗房坐在凳子上休息去了。我学着佳佳的样子贴近银幕,抬头去看,不到十秒钟,由于烟雾的向下翻卷,人突然有种向上升腾的错觉,如腾云驾雾悠然飞翔,甚至有乘高速观光电梯失重的晕眩。小佳佳敏感于烟雾的扩散方向,一会轻轻地说:“我现在沉到游泳池下面了。”不到十分钟,在佳佳的带领下,这间放映室成了五个孩子的游戏室,外面站了一圈不明所以的大人。

  后来,我在作品简介上看到下面的文字:“这种流动却又似乎可触及的影像,加之屏幕悬挂的特殊设置,产生出一种奇特的能量,似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完全投身其间。”,这段写给识字的大人看的文字,写的完全是赤子之心。

  作者:李倩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