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如何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09:00 中国质量报

  对于很多正在快速成长并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通过各种措施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全球市场,进而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已成为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特别是2003年底和2004年底,TCL集团和联想集团更是出手不凡,分别花巨资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和美国IBM公司全球PC业务,他们开创的这种独特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新方式让国人瞩目,并进一步掀起了中国企业加速“全球规模”国际化发展的高潮。时至今日,有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对于TCL和联想的国际并购行为,来自社会上的声音可以说是
叫好不断。那么,在那些对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颇有研究的实战派专家眼中,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并评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呢?日前,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就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自我扩张型”发展到“全球规模”并购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企业近些年来实施的形态各异的国际化战略?

  赵民:在TCL启动并购之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主要采取的是“自我扩张型”发展战略。主要分为6种类型:一是传统国有外贸企业的“贸易公司型”,如五矿、中粮和中化等;二是传统国有国际化运营业务企业的“国际运营型”,如中远、国航和招商局等;三是以海尔为代表的一批家电企业的“营销网络+生产基地型”,其中也包括2003年底前实施并购的TCL;四是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IT企业的“自建销售网络+研发基地型”;五是以远大空调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的“专业代理经销商网络型”;六是以用友为代表的“研发基地型”,其中也包括像中联重科这样的企业,他们通过在国外购买技术含量高的小公司来走国际化之路。

  记者:“自我扩张型”国际化战略有什么特点呢?

  赵民:“自我扩张型”国际化战略是一种“乌龟渐进式战略”。其优点是可以积累经验,缺点是速度太慢。从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规模、管理水平及经验来看,“自我扩张型”国际化战略符合中国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企业打的是一场有准备之战。

  记者:TCL和联想于2003年底和2004年底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没有被囊括到上述中国企业的6种“自我发展型”国际化战略中。那么,您又如何评价他们的这种战略方式?

  赵民:应该说,TCL和联想采取的是一种“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发展方式,这是一种快捷、跳跃式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也可以称之为“飞鸟凌云式战略”,近两三年来开始被中国企业熟悉并加以运用。从TCL到联想:仓促的“全球规模”并购

  记者:TCL和联想的“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一直被社会看好,并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加速冲刺国际市场的典型。您是否也这样认为?

  赵民:我认为TCL和联想的“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都有些仓促,并将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记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赵民:因为“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与“自我扩张型”国际化相比,是一种难度系数很大的国际化方式。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首先,实施并购的企业要“先有计划,再抓机会”。也就是说,要在公司整体发展战略指导下,从“计划下的机会”开始,到战略执行中的“机会前的计划”。其中,“计划下的机会”是主动的战略,“机会前的计划”则是被动的战略。这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收购对象是谁和收购后的整合方案上;其次,“全球规模”国际化并购,不管成功与否,一般的基本规律是,由并购一方公司出任掌握实际运营管理的一把手,通常是CEO。HP并购康柏如此,毕博并购安达信也如此,正在并购的Oracle吃Peoplesoft(仁科)也是这样。

  然而,反观TCL和联想的并购,却并不是这样。其一,从两家实施了“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企业传递的各种信息来看,不管是李东生所讲的诸如“机会来了不抓住,以后连机会都没有”之类的话,还是柳传志所透露的“一年多以前IBM就来谈过,我们当时回绝了”一类的信息,可以得出一个基本上不会错的结论是:TCL和联想这两次“全球规模”并购,都是一种“机会前的计划”,即凭借出色的嗅觉,灵敏的反应,抓住机会而迅速发展壮大;其次,这两家企业在实施并购后,虽然都由中方担任董事长,但实际上这个董事长主要还是管中国业务,全球业务这一块依然由被并购的外方来执掌。这种管理模式在国际上频频发生的“全球规模”并购案中都是少见的,并将因此增加成功的难度,降低成功的概率。

  实际上,TCL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后,双方在国内市场的整合就充满了艰辛。大的不说,到“五一”长假手机销售黄金季节,TCL的员工忙死,阿尔卡特的员工长假照休,甚至关了手机。总之,TCL手机2004年在全行业中下幅较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记者:那么,中国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特别是“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战略时,最应该注意什么?赵民:改变不善于和不习惯抓“计划下的机会”,有意或无意地喜欢抓“机会前的计划”这种观念,并制定合理的公司战略,即:市场经济,计划管理。需要企业特别注意的是,这两句话中前一句话是战略的外因,后一句话是战略的内因;前一句话是制定战略的根本目的,后一句话是实现战略的基本手段。

  (赵民:新华信集团创始人。2001年,被世界著名的瑞士达沃斯(Davos)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评为“2001年100名全球未来先导”(Global LeadersforTomorrow)之一,是中国目前惟一被授予如此荣誉的中国管理咨询专家。2004年1月,当选为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理事长,成为中国科技咨询行业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行业协会理事长。)

  作者:本报记者 郑建玲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